◆栏目说明:
1、本栏目作为剧本相关的信息发布版块,禁止发布广告及与版块无关的内容。
2、本栏目信息内容来自网站用户或受用户委托万众编剧代为发布,真实性未经证实。
3、用户所发信息禁止插入任何超链接文本及个人隐私信息。
4、该栏目所涉剧本正文建议发布至“剧本超市”栏目。
◆特别提醒:
1、联系用户前请确认该用户是否经过万众编剧网实名认证。
2、如涉及服务买卖或交易合作,建议通过万众编剧,联系方式见右下方微信。
为积极顺应媒体传播趋势与用户观看偏好,推动业态创新与内容多样化,爱奇艺燎原计划现正式增加开放网络故事片剧本征集通道。 剧本要求:内容需满足每集60分钟以上,总集数不超过上、中、下3集的标准。 如您具有符合条件的完备剧本且商业类型明确、看点鲜明丰富,欢迎投递。一旦剧本筛选通过,您将获得: 1、前期采买:剧本采购费,最高10万/集。 2、后期分红:成片上线后,编剧可获净利润5%分红。 燎原计划剧本评审可通过爱奇艺号线上申请,具体如下: 剧本提交要求与评估途径 一、内容形式与标准: 1. 网络电影:需具备完整电影的结构与容量,时长60分钟以上; 2. 网络故事片:每集时长60分钟以上,总集数不超过上、中、下3集,需整体构成完整叙事; 以上内容需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以互联网为首发平台; 二、剧本以商业类型明确、看点鲜明丰富、符合网络视听受众观影习惯为佳; 三、需提交每部/集15000字以上的完稿剧本(必需)、每部/集1500-3000字故事梗概(必需)、编剧介绍(需包含代表作品,必需)、IP版权链文件(若为IP改编作品,必需)、项目网络故事片规划备案号或单片备案回执单(如有)、包含主创信息的项目书(如有,请注明“拟邀”或“确认”); 四、评估途径:剧本被成功提交至爱奇艺号后,爱奇艺相关部门将进行评估。若剧本通过初审,项目提交日起30个工作日内,将有相关人员于爱奇艺号线上回复评估结果。若项目提交日起30个工作日内,提交方未收到任何爱奇艺号线上回复,则视为剧本未通过燎原计划评审。 剧本采买费用与线上分红 一、若剧本最终通过爱奇艺内部评审,爱奇艺将以每部/集10万元人民币(含税)全权采买剧本版权; 二、除上述剧本采买费用外,若影片最终顺利开拍、上线,编剧方还有可能获得线上分红,具体指: 影片上线120天内会员收入>项目成本回收线 (爱奇艺投入制作成本×120%) 时即可触发超额利润分红,若触发,编剧方可获得超额利润5%的分红。 项目评估流程 参见爱奇艺号地址:https://mp.iqiyi.com/
你是否有一个关于越剧的故事想要讲述?你是否愿意用影像书写非遗的新篇章?“百年越剧·缘起嵊州”微短剧剧本创作大赛全面启动啦!本次大赛以嵊州越剧为背景,面向全国征集优秀的微短剧剧本。无论你是资深编剧,还是热爱创作的新人,只要你有故事、有创意,都有机会让作品被看见、被拍摄、被传播! 指导单位:中国网络视听协会网络影视艺术指导中心、浙江省网络视听协会嵊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嵊州市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杭州汉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声影无界(上海)影视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华语之声传媒(杭州)有限公司 活动主题 以“百年越剧·缘起嵊州”为主题,面向全国征集微短剧剧本,创作兼具艺术性与正能量的优秀作品。 活动奖励 奖项名称 获奖名额 奖金金额 附加权益 一等奖 1名 10万元 杭州汉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完成影视化制作 二等奖 2名 5万元 根据实际情况陆续完成影视化制作 三等奖 4名 2万元 根据实际情况陆续完成影视化制作 参赛要求 创作内容需符合微短剧的叙事特点,兼顾内容创新与传播价值:符合大赛主题要求,题材不限。 参赛作者应提交《百年越剧·缘起嵊州微短剧征集信息表》《故事梗概材料》、《故事全集剧本》等资料。 活动时间 初审阶段:2025年9月26日-10月31日复审阶段:2025年11月5日-12月15日 结果公布:2025年12月31日 提交方式 通过“声影无界”APP,进入活动页面,点击提交作品;(1S0用户可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参赛)或通过“声影无界”官方网站 https://cnmj.com.cn/ 使用浏览器提交。
开心麻花始终致力于 为观众带来欢笑与感动 「寻找下一个爆款故事」 开心麻花2025-2026剧本征集启动 投稿通道现已开启 让我们一起创造下一个舞台爆款! 主题&内容要求 喜剧、悬疑、奇幻类等商业题材优先 故事时长90—120分钟 情节紧凑,人物鲜活,对白带感 1 原创作品赛道 第一阶段・故事大纲 1500—3000字大纲,包含核心主题、人物、主线冲突、故事整体风格。 成功晋级下一赛段者,即可获得奖金1000元。 第二阶段・分场大纲+第一场对白 基于通过的大纲,完成分场大纲(5000-8000字,明确每场场景、时间、人物、核心事件与情节)+ 第一场完整剧本(含场景、对话、动作表情、心理)。 此赛段设三档大奖: 新锐奖:奖金20000元 潜力奖:奖金30000元 巅峰奖:奖金50000元 1 改编作品赛道 征集戏剧/小说/电影作品改编创意 有意参与者可联系主办方 索要版权作品大纲、部分剧本 1、改编方向提案 1000+字,阐述对原作品的理解、改编核心思路、表达主题及预期艺术效果 2、改编大纲 5000-8000字,含故事脉络、人物设定及变化、关键情节设计与调整,体现本土化构思、改编后故事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3、第一场剧本改编 入围后即获 2000 元稿酬 确定改编计划后,主创与公司签署创作协议,另外获得稿酬或票房分账 投递方式 原创区 发送【简历】+【稿件】 至邮箱 juben@kaixinmahua.com.cn 标题:投稿+姓名+手机号 改编区 添加客服微信获取版权作品介绍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aKm1Fg88vi95XIg3-TeR-g 投递截至:2025年11月30日
01. 组织机构与过往成果 2025年9月24日,作为南京市重点打造的全国性文化品牌活动,2025“金陵剧本汇”正式开启年度剧本征集工作,面向全国创作者公开征集原创舞台剧文本,征稿持续至2025年11月23日。今年起原“金陵剧本奖”正式更名为“金陵剧本汇”,“汇”字既体现剧本创作的多元融合,也标志着活动从单一奖项评选,升级为集剧本创作、孵化转化、产业推动为一体的系统性平台,成为“世界文学之都”南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活动由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编辑部主办,中共南京市建邺区委宣传部、南京市建邺区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市艺术创作研究院承办,南京蓝色天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执行,《剧本》杂志为活动提供专业护航。 自启动以来,“金陵剧本汇”已成功运营两年。2023年共征集剧本697部,汇聚海内外创作力量,作品风格多元;2024年迈入孵化阶段,成功推介并资助11部作品走上舞台,初步构建“征集—孵化—转化”工作机制。 02. 征稿详情 征集作品类型 大型舞台剧、小剧场戏剧、沉浸式戏剧等原创剧本(包括戏曲、话剧、歌剧、音乐剧、儿童剧、滑稽戏等),征集数量不限。 剧本参考字数 大型舞台剧(可供演出时长90分钟以上):戏曲12000字左右、话剧30000字以内; 小剧场戏剧(可供演出时长60-90分钟):小剧场戏曲6000字左右、小剧场话剧10000字左右。 征集作品内容及要求 1.作品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弘扬主旋律,反映真善美。题材不限,鼓励创作与南京相关,特别是长江文化相关的主题内容。 2.作品应主题鲜明、创意新颖、结构完整、情节丰富、人物形象生动,故事具备戏剧性。 3.投稿作者须拥有投稿作品的完整著作权,未曾发表、公演。如系改编作品,投稿时需附上原作品作者授权许可。 4.剧本格式:标题黑体小三号字体,内容宋体小四号字体,1.5倍行距。 征集时间 即日起至2025年11月23日止。 作品评选 主办方组织专家对投稿剧本进行评选,经多轮评审后选出十二部入选作品(大型舞台剧,小剧场戏剧,沉浸式戏剧各四部),终评委员会最后评出最佳作品三部(大型舞台剧,小剧场戏剧,沉浸式戏剧各一部)、优秀作品三部(大型舞台剧,小剧场戏剧,沉浸式戏剧各一部)、入围作品六部(大型舞台剧,小剧场戏剧,沉浸式戏剧各两部)。 资助办法 对评选出的12部入选剧本给予创作资助: 1. 最佳作品:大型舞台剧给予创作资助5万元(税后)并颁发证书,小剧场戏剧、沉浸式戏剧给予创作资助3万元(税后)并颁发证书; 2. 优秀作品:每部给予创作资助1万元(税后)并颁发证书; 3. 入围作品:每部给予创作资助0.5万元(税后)并颁发证书。 作品待遇 1. 最佳作品、优秀作品作者可进入《剧本》杂志重点关注作者名录。 2. 十二部入选作品择优由《剧本》杂志以增刊形式刊印。 3. 十二部入选作品均可获得专家点评、指导、帮助修改。 4. 十二部入选作品经修改后,可参与终评推荐会,由组委会向全国院团、专业机构、社会团体等投资、制作方做剧本和作者推荐。 投稿方式及要求 1. 登陆金陵剧本汇网站或同名微信小程序,注册账号后在首页点击“征集报名”进入投稿页面,按照系统提示完善报名信息、作品信息,并上传剧本完成在线投稿。(金陵剧本汇投稿网址:jljbj.net) 2.投稿报名时,投稿者必须如实填写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电话、工作单位以及作品是否拥有版权等。作品如为多人共同创作,每人的信息均需如实填写。 3.上传剧本(WORD和PDF两种格式文本)须抹去包含姓名在内的所有个人相关信息。 4.报名时如需帮助,请联系征集办公室。 咨询电话:025-86895987(工作日10:00-12:00,14:00-17:00) 邮箱:jljubenjiang@126.com 注意事项 1. 对于来稿不符合要求和联络方式不详、无法与剧作者取得联络的作品,将不予采纳。 2. 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 3. 评选结果拟于2026年1月底前公布。2026年1月31日未接到通知者,可自行处理剧本。 4. 本启事解释权归主办单位,凡投稿者均视为同意并遵守本启事之所有规定。 03. 创新举措与配套活动 三大创新引擎 1. 新增征集单元:增设“沉浸式戏剧”剧本征集单元,鼓励突破传统剧场框架,探索空间叙事、情境构建与多维互动等新型表达方式,引导戏剧融入城市肌理与公共空间。 2. 聚焦文化母题:以“南京文化”与“长江文化”为重要内容母题,推动创作者从地域文脉、历史记忆与当代表达中建构新叙事,展现流域文明的生命力与时代感。 3. 搭建数字平台:依托微信小程序打造“一站式剧本服务系统”,整合报名投稿、创作展示、信息发布、资源推介与线上互动功能,提供全链条数字化支持。 多元配套活动 2025年9月至12月期间,还将推出“剧读金陵”剧本朗读、“剧润金陵”戏剧普及、“剧谈金陵”专家交流等活动,覆盖南京主要文艺空间与公共文化机构,邀请剧作家、评论家、市民等广泛参与,通过导赏、对谈、朗读等形式,激发城市文艺生态联动。
详细故事大纲+人物小传+分集梗概 青春励志类剧本《粉笔星河》 详细故事大纲: 片名:《粉笔星河》 项目负责人:云梦(作者)13870224642 故事梗概(剧情): 描写了1982年期至今,一位赣北乡村青年魏林和同学同事们因国家战略需要,按照当时的中招政策先录取中师中专,再录取重高普高,以比省市重点高中高出40多分的录取线选拔进中等师范学校学习三年后在乡村中小学教书。把山区学校变成农村优质学校的样本,然后到处传播经验、服务四方。在乡村教育艰难时期,有人逃离(改行、下海和经商等),有人坚守;最后大家又殊途同归,同为基础教育添砖加瓦。故事以生动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魏林等这一代人对于家国情怀的坚守与担当。 创作理念/简述:该故事以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南京晓庄实验学校校长杨瑞清,清华大学附小校长窦桂梅和一大批被引进到北、上、广、深的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为人物原型,将他们的先进事迹融合在一起,进行了主题升华。借这部影片体现习近平主席对基础教育的讲话精神“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努力搞好基础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精尖人才贡献力量!”并向所有从事基础教育的人致以崇高的敬礼。 人物小传: 年代:上世纪60年代末至现在 地点:中国赣北农村和城镇及广州和佛山 主要人物: 1.魏林,一个从乡村中走出的普通男青年,因国家战略需要,初中毕业后被择优录取到小中师学校学习,毕业后从事乡村小学教育,因受挫,也因受上进心驱使考入重点大学深造,但因心系家乡乡村的发展,毅然回到农村从事乡村基础教育,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高帅清瘦)、稳重、热情、坚毅 2.梁晓燕,一个热爱教育的城市女青年,初中毕业后被择优录取到小中师学校学习,后来进大学深造,因为热爱教育、同时为了爱情跟随魏林,投身于乡村基础教育事业。梁晓燕(中等身材、漂亮,大方、热情) 3.魏林的中师同学和一大批中小学校的同事们。(在乡村教育艰难时期,有人逃离(改行、下海和经商等),有人坚守;最后又殊途同归,同为基础教育添砖加瓦。) 分集梗概: 目 录 第一集 乡村男孩初长成 上世纪60年代末,赣北乡村为小胖娃举行抓周礼。在亲友的围观下,娃娃出人意料地抓起一把木剑,引来满堂喝彩,众人预言他将来必成武将。70年代,这个取名魏林的男孩果然在白胡子老爷爷指导下习武,在草地上与伙伴们比武较技。然而烈日下的农耕生活艰辛无比,少年魏林在田间目睹父辈的劳苦后,毅然选择读书求学。他背着书包走过乡间小路,从小学读到初中,最终于1982年考取中等师范。毕业后回乡工作时,魏林却因教师收入微薄而沮丧。父亲宽慰他:教育是大事,不必在意他人眼光,能为种田人培养后代就是福气。 第二集 再启程 1988年,赣北乡村的大晒场上,20岁的魏林在乡亲们的祝福中告别父母,(经过高考)准备前往大城市读大学。母亲塞给他六个鸡蛋,父亲沉默抽着旱烟,乡亲们赞叹他是全村骄傲。临行时,魏林回忆起1982年中考后的夏天:得知考上中等师范时,母亲放鞭炮庆贺,全村都来道喜;但在那个夜晚,他曾想放弃师范去读高中考大学,最终在乡亲们的劝说下,为减轻家庭负担选择师范。1982年秋,他以超重点高中40多分的成绩入读枭阳县师范学校,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下苦练教学基本功,与同学们在音乐、美术、体育课上挥洒青春。如今,他从中师保送入大学,带着全村的期望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第三集 初为人师 (继续回忆) 1985年秋,18岁的魏林从枭阳师范毕业,被分配到偏远山区苍山小学任教。雨中推车赴任途中,他陷入泥泞,幸得一群光脚蓑衣的学生相助。到校后发现,学校仅有三间破旧危房,厕所倒塌,条件极为艰苦。 初登讲台的他满怀激情,却遭遇家长粗暴拉走学生抓青蛙赚钱的无奈。面对"读书无用"的质疑,魏林选择用行动回应:他带领学生春游田野,在花海中讲解作文,借蜜蜂采蜜启迪勤学,于山坡远眺播种梦想。尽管现实艰难,这位年轻的老师仍以知识为渡船,努力将山乡孩子送往希望的彼岸。 第四集 魏林的乡村生活 (继续回忆)1985年冬,18岁的魏林被分配到偏远山区苍山小学任教。荒凉夜晚,他独守学校,被凄厉的“女人哭声”(实为狼嚎)吓得彻夜未眠,老教师告知是群狼觅食的呼唤。次年雨夜,一条手腕粗的大蛇从屋顶探入他的房间,幸得同事们合力驱蛇脱险。 母亲为已近十九岁的魏林安排相亲,介绍供销社工作的姑娘小程。初次见面,因乡村教师在人们心目中地位不高,魏林谎称在乡政府工作,两人相约打球,相处融洽。不料次日被学生撞见叫破教师身份,小程得知真相后愤然离去,斥其“穷教书的还想骗我”。说亲失败的魏林虽遭周大婶埋怨,却维护了无心犯错的学生,独自咽下苦涩。 第五集 学友重逢 (继续回忆) 1988年夏,在偏远山村小学任教的18岁教师魏林,偶遇五位考入重点大学的老同学。听着他们畅谈大学生活,对比自己中师毕业后的清贫教书生涯,魏林深感失落。当晚,他辗转难眠,回想起相亲因教师身份遭鄙夷的经历,毅然决心复考大学。 在昏暗煤油灯下,他白天教书、深夜苦读,劈柴时背诵历史,寒冬清晨朗读英语。经过一年拼搏,魏林终于走进高考考场,最终如愿收到江南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站在村庄晒场上,他手握通知书,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在乡亲们的送别中踏上新征程,决心扼住命运的咽喉。 第六集 开启新生活 1988年秋,魏林考入江南师范大学,第一次走出山村来到繁华的浔阳市。在学长热情迎接下,他开始了向往已久的大学生活:在明亮的教室聆听银发教授授课,在图书馆如饥似渴地阅读,在电化教室接触电脑新技术。他重拾文学梦想,以“潮水”为笔名创作的诗作荣获一等奖,并在演讲大赛中以《人生路标》夺得桂冠。 在校园生活中,魏林与同样曾读中师的女同学梁晓燕相识相知。两人一起在庐山春游拍照,在舞会翩翩起舞,在图书馆默默相伴。随着梁晓燕带他回家见父母,两人在南湖月下泛舟时互诉衷肠,甜蜜相恋。在长江边的沙滩上,他们携手奔跑,唱响《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憧憬着美好未来。 第七集 思想的碰撞 大学生魏林与梁晓燕相恋于江南师范大学,却因理想分歧产生矛盾。魏林心系贫困家乡,目睹过村民误食蚊香、文盲青年喝农药治病的悲剧,深知农村教育之困。他在报告会上听到“教育危机即民族危机”的疾呼,决心回乡任教。 而梁晓燕出身干部家庭,希望两人留城发展。她无法理解魏林执意返乡的选择,痛哭挽留。魏林虽深爱晓燕,却更坚定自己的使命:“国家是个大家,只有大家富强,个人才有希望。”最终,他忍痛告别爱情,选择回到那片最需要他的土地,投身乡村教育。 第八集 离别 江南师范大学毕业前夕,魏林因放弃留校任教机会、执意返回贫困家乡执教而遭同学非议。众人指责他不识时务,辜负女友梁晓燕的感情及大好前途。在毕业舞会上,两人含泪共跳最后一支舞,魏林留下告别信悄然提前离校。 清晨,他独自背起行囊走出校门,回望承载四年青春的教学楼、图书馆和南湖,往事历历在目:初入校园的新奇、演讲夺冠的荣耀、与晓燕在庐山春游的欢笑、长江边携手奔跑的甜蜜、月下初吻的悸动。然而家乡画面浮现眼前——父母佝偻劳作的身影、孩童街头卖蛙的贫瘠、乡亲渴望教育的目光——他毅然转身走向山路。 突然,晓燕嘶喊着从身后追来,魏林怔在原地,内心撕裂于爱情与理想之间,最终仍选择奔赴那片需要他的土地。 第九集 返乡执教 女友追随 魏林放弃城市机会,回到赣北乡村樟岭中学任教。学校条件简陋,但他与同为大学生的室友们满怀热情投身教育。年底,女友梁晓燕毅然追随调来乡村,两人在简陋宿舍举行温馨婚礼,双方父母见证了他们基于理解与爱的结合。 魏林创新教学,建立班级图书角,分享稀缺读物;他的优质课荣获县一等奖,教学案例在全县推广。夫妻俩以校为家,日夜相伴,用爱与智慧点亮乡村孩子的未来。在宁静的校园夜色中,他们携手同行,以平凡坚守书写了属于乡村教育的动人篇章。 第十集 艰苦耕耘 崭露头角 20世纪90年代初,魏林与梁晓燕调入乡村樟岭中学任教。他们始终心系学生:为失学孩童垫付学费,深夜走访劝返辍学女生,冒暴雨护送学生过险峻山道。在一次护送中,山体突然滑坡,汪小军老师为救学生不幸牺牲,彭小峰老师重伤,全县为之哀悼。尽管环境艰难,魏林夫妇坚守教育初心,以爱与责任点亮山区孩子的未来,在平凡中铸就伟大。 后来,魏林夫妇教学突出又被调入赣北山区大岗高中任教。学校地处深山,条件异常艰苦:师生需自力更生上山砍柴以供食堂蒸饭,学生洗衣需至溪边,宿舍食堂简陋。夫妇俩毫无怨言,魏林更带领师生浩浩荡荡进山砍柴,用肩膀扛回燃料。艰苦耕耘,崭露头角。 第十一集 全面育人 硕果累累 魏林与梁晓燕在赣北大岗高中坚守教育岗位。面对乡村教师待遇低、同事纷纷离职南下打工或改行的困境,他们甘守清贫,甚至跨学科代课,用微薄收入为学生垫付学费,为抑郁学生曹小丽持续做心理疏导。 魏林夫妇俩和同事们发挥中师扎实功底,利用课余无偿指导学生音体美特长训练。三年后,学校高考创下奇迹:12名特长生考入美院、音乐学院等高校,更培养出全县文科探花和理科榜眼。当魏林和梁晓燕翻山越岭三十多里,将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曹小丽手中时,师生相拥而泣。他们用坚守改写了大山孩子的命运。 第十二集 扎根乡村 心系群众 魏林婉拒县城中学的邀请,选择留守赣北大岗高中,并被任命为主管教学副校长。他与妻子梁晓燕和同事们携手,推行独特的“6+1”素质教育计划:要求教师每学期上公开课、与学生同做模拟卷、原创命题、带领学生参与农耕劳动、晨跑锻炼,并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让学生亲手种田、植树,体验艰辛、珍惜成果。 魏林深信“伏案学习是中学阶段的核心”,鼓励学生树立考入名校的目标。他带领教师团队赴全国名校考察,汲取经验。三年后,大岗高中实现惊人蜕变:高考升学率全县第一,诞生文理科双状元,全员上线,文体和精神文明屡获嘉奖。魏林在表彰大会上含泪宣告,这是坚持与梦想的胜利,大岗高中已成为点亮山区孩子希望之光的地方。 第十三集 声名远播 服务四方 2007年,魏林因卓越的教育管理才能被引进至赣西渝州市第一中学任校长。他赴全国名校考察交流,汲取先进经验,并推动成立教师子女互助小组,解决教职工后顾之忧。同时组织学生赴井冈山接受红色教育、到钢铁厂开展社会实践,践行全面发展理念。 经过数年努力,渝州一中成绩斐然:2010年培养出省文科状元,斩获全市文理科双状元;2011年再创辉煌,勇夺省文理科双状元,一本率达98%。学校被评为“全国百强中学”,魏林荣获“赣省人民满意好校长”称号。其办学经验引来多省教育代表团考察学习,渝州一中也成为清华北大等顶尖高校的优质生源基地,声名远播全国。 第十四集 杰出人才引进 心系未来 2012年,沿海穗城市慕名邀请渝州一中校长魏林支援地方教育。经渝州市委尊重个人意愿,魏林于2017年出任穗城市教育局长,开启基础教育改革。他深入调研全市学校困境,并重逢昔日同窗袁军等教育同仁,更获海外创业成功的旧友向朝明、曹细平巨额捐资,助力电教设备升级与乡村校改造。 魏林率队赴上海、江苏考察集团化办学与乡村教育特色,结合穗城实际,推行“均衡、优质、强师”改革:在主城区实施集团化办学打造精英教育,在偏远郊区发展特色国际化学校。数年间,穗城教育质量显著提升,形成强大示范效应。2026年,已升任粤省教育厅厅长的魏林立于珠江畔,心系教育公平与高质量发展,立志将优质教育经验推广全省全国,为培养复兴栋梁贡献全部力量。
院线电影剧本《 走 出 淤 泥 》 编剧 :赵 鹏 【 剧 情 】 【故事主题】 谨以此片,给那些——重男轻女的父母,上一堂正规的课! 【剧本简介】 三个子女出生在一个淤泥般的家庭中,大哥破罐破摔,二妹逆来顺受,小妹绝地反击,最终造就了不同的命运。
院线电影剧本《 编 剧 人 生 》 编剧 :赵 鹏 【 剧 情 】【 励 志 】 【故事主题】 梦想看似遥远,却在每个人的坚持中! 【剧本简介】 一个被众人一致认为走错了路的年轻人刘赢,将错就错,坚持自我,愈挫愈勇,最终走出了一条正确的人生之路。
院线电影剧本《 王 者 列 传 》 编剧:赵鹏 【 武 侠 】【 历 史 】 【故事主题】 泱泱华夏,岂能长久分裂?巍巍神州,终须天下一统! 【剧本简介】 本剧讲述了东周末年一段被遗忘的历史,秦国大将王翦的祖父辈们之间的一段家国情怀、恩怨情仇,这四代人均以国家一统为使命,直到协助秦王一统天下。
院线电影剧本《 看我东山再起 》 编剧:赵鹏 【喜剧】【 励 志 】 【故事主题】 我们唯有足够强大,这个世界才会变得和颜悦色! 【剧本简介】 一个高科技公司的富二代刘秀在公司突然败落后,历经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依旧坚忍不拔重新在废墟上崛起的故事。
院线电影剧本《 聊斋·折狱篇 》 编剧 :赵 鹏 【 喜 剧 】【断案】 【剧本简介】 本剧讲述了淄川县令费祎祉折狱断案,忍辱负重,最终扭转了已成定局的冤假错案,将真凶绳之以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