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吉卜赛》
作者:魏世祥
(全文13万字,1989年7月有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水上吉卜赛》是一部关于黄河船民生活的长篇小说,由《火船》《红帆船》《喜船·鬼船》《白船队》四部分组成。小说描述了一群以罗二别子为首的黄河水上船队,在黄河上流浪,以捕鱼打雁为生的故事,塑造了三三、罗二别子、石令宇、四辈等鲜活的人物形象。小说真实地反映了时代变革中黄河船民的生存状态,是一部浓缩了的我们民族的史诗!这部长篇小说很适合改编歌剧、电视连续剧。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
作者:鬼子
(全文11万字,1999年发表于《人民文学》第7期)寒露的母亲为了家人能够改善一次生活,偷了别人一小块三两多四两不到的而且是被人践踏了很多遍的脏肉,偷肉受辱这一并不是太大的事件,却使这个本就相当贫困的家庭迅速地走向了灾难的深渊。父亲因为母亲蒙羞而弃家出走,在接下来被母亲逼着寻找父亲的日子里,苦难一个接着一个:无法读书,被诱奸怀孕,母亲自杀,导致最后家破人亡。
《一根水做的绳子》
作者:鬼子
(全文22万字,2007年8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个弥漫着乡土味道的师生之间生死恋的感人爱情故事。阿香十六岁的时候就把身子给了老师李貌,但他们的爱却是痛苦的,女人坚韧执着,男人自私怯懦。阿香认定自己是李貌的人,认为这就是爱情,然而成为李貌妻子的愿望却让阿香等待了一生也未实现。
《大地芬芳》
作者:陶少鸿
(全文40万字,2010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两个家族繁衍生息的传奇画卷,几代农民耕耘梦想的悲壮史诗。脚夫陶秉坤救下沉潭的女子作了堂客(妻子),开始了拥有土地、发家致富的梦想,陶家的争斗与苦难便如影随形;而出身豪门的陈秀英却投身革命,离弃爱情而不惜,虽经九死而不悔……陶家与陈家,土地与革命,忠诚与背叛,偷安与献身,命运之诡谲与时代之壮阔,在这里演绎得跌宕起伏,淋漓尽致。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不仅是两个家族繁衍生息的传奇画卷,更是中国农民命运的缩影。
《中考》
作者:白志强
(全文4万字,2013年7月发表于爱思想)178中学是省级重点学校,在此准备中考的学生压力也很大。在苏灵老师的班里,段爽成绩中等,目标就是考到母校178中学读高中;姚亚军和赵大鹏是班里成绩倒数的两位,升学无望,一个只想在菜市场卖鱼,一个想做厨师,但是无奈家长逼得紧,二人的日子只可用一个“惨”字形容;班长扬子路是年级的尖子生,目标远大,并不愿意只留在母校178中学。学生在中考前备受煎熬,而此时的家长和老师们也都不轻松,比如段爽的父母,他们为了段爽能够在178中学读高中,也是用尽了功夫……小说以一个学校的中考升学为着力点,写出当代青少年面临的升学压力,以及父母、老师、校长等一干人面对学生升学时的种种表现,将那种压抑和扭曲状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小说改编成话剧、电视剧、电影都有不错的市场,相较于近两年表现青少年升学、考试的电视剧,这篇小说表现力更强。
《荒野的风》
作者:刘小兵
(4万7千字,1992年11月由漓江出版社出版)县委书记家的玻璃被打了一个洞,便去报案说自家受了枪击,然后黎队长便带着手下去查案了,根据他们的猜想,这个凶手可能是跟当年罗跛子有关联,于是便一路来到了当年罗跛子生活过的瘦马垅探查。与此同时,当年与罗跛子有过交集的县志编纂办公室主任陈雄也一个人来到了瘦马垅。小说记叙的时间涵盖解放前到改革开放,生动地展示了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和社会变迁。人物塑造方面,主次清晰,形象突出;情节设置上,草蛇灰线,贯通全篇,比较适合改编成影视剧本,甚至是改编后在舞台演出。
牛,哞哞地叫
作者:刘小兵
(1万字,原刊于《文艺生活》1984年第7期)刘牛生是青草湾老实巴交的农民,种地、养牛、捡狗屎、种苦瓜,想多赚点钱给要出嫁的女儿办嫁妆。但是驻队干部却硬给刘牛生戴高帽,把他塑造成劳动模范,让他放弃一部分应得的利益,这让刘牛生心里很是矛盾。小说有很强的时代印记,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原本并不矛盾,但小说中的这种冲突给主人公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二妹死了,老婆也死了。小说在丰富人物形象和次要故事情节的情况下,改编成一部电视剧或影视剧是很不错的。
作品标签:
牛筋队长
作者:刘小兵
(8千字,原刊于1980年8月出版的《湘潭文艺》)牛筋队长皮喜山是十里冲的生产队长,他实事求是地安排队里的农业生产,但是总和上面的领导不和,尤其让喜欢“加强领导”的周大顺看不顺眼。而“我”去十里冲参加“双抢”时,对牛筋队长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小说整体先抑后扬,皮喜山和周大顺分别代表了实干派和空谈派,人物形象鲜明,而“我”叙述者的角色很好地推动了故事的发展。本篇小说在改编上,影视剧和话剧都有很大的潜力。
作品标签:
明天的雪
作者:刘小兵
(6千字,湖南省第三次青年文学创作竞赛二等奖。1986年9月由湖南文艺出版社收入《她乘白帆来》一书。)伟伟和菱妹是一对努力创业的夫妻,最初他们办冰棒厂的时候,受到石世雄的排挤,不得不亏本停产。现在他们打算学习栽种银耳,于是上摸天岭砍千年桐树,在遇到下雪开始往回赶时,却恍惚听到有人在后面喊他们,满山的风雪,是谁在呼喊呢?要不要冒着风雪返回去找他呢?小说生动地反映了上世纪80年代的社会面貌,一部分人努力奋斗,有些人却投机倒把。而主人公在面临人性抉择时,仍然选择了救那个曾经害过自己的人。小说人物主次分明,个性生动,故事可改编性大,丰富故事情节可以改编成一部不错的影视剧本。
作品标签:
路
作者:刘小兵
(2千字,原刊于《湖南日报》1982年3月14日)老许和老九是邻居,外出都靠一条窄路,当这条路坏掉的时候,是眼看着它继续坏掉,还是出力修补呢?老九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竟为此睡不着了。原来围这条路,在几年前两家还起过不小的矛盾。小说以路为题,围绕老九的思绪展开,生动地写出了两家多年的矛盾,人物形象转变自然,尤其是老许的变化有着深刻的时代印记。小说对当前的邻里关系也有着很好的映照,对于改编成现代的话剧或影视剧都是不错的选择。
作品标签:
两亩塘
作者:刘小兵
(7千字,原刊于《新作品》1980年第4期)两亩塘到底承包给谁,队里开了几次会也没拿定主意,就在决定开最后一次会议的时候,突然间有了转机,两亩塘似乎不那么重要了。小说围绕“两亩塘”的承包权展开,故事的开展固定在会场,人物出场比较多,个性都比较鲜明,而结尾的“反转”让这场无休止的会议又变得毫无意义,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在改编上,话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作品标签:
君子园
作者:刘小兵
作家古崇朴受邀来到偏远君子园专心写作,自以为远离了大城市的喧嚣,在君子园可以安心创作时,却发现这里的环境竟还不如自己家。小说中的君子园就像一座“围城”,初来时觉得新奇,久了便会生出这样那样的不满。小说围绕古崇朴在君子园的日常进行展开,故事情节起伏自然,矛盾与反差也得到很好的处理。在改编方面,人物和故事比较适合话剧演出。
作品标签:
积极叔
作者:刘小兵
(1万字,原刊于《当代》1980年第1期)积极叔是旧社会的苦工,新中国成立后,做了主人,做任何事都异常的积极,从“文化大革命”时的积极配合,到改革开放时的积极把握形势,但他的积极似乎也发生了变化……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故事情节推动自然,主要人物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变化。单从“积极叔”这一角度就可以改编出一部反映历史潮流中的小人物话剧。
作品标签:
会结鞭炮的白杨树
作者:刘小兵
(7000字,原刊于《辽河》1979年第3期)本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的小说,“老刘”一心只想着玩,不想却被叔叔的一句玩笑勾起了兴致:种白杨树,然后结鞭炮。于是,老刘不仅自己干,还拉上小伙伴一起。但是,“老刘”最终得到白杨树结下的鞭炮了吗?小说语言生动有趣,人物形象转变自然,在改编成儿童剧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
作品标签:
红灯 绿灯
作者:刘小兵
(6千字,原刊于《雪峰》1989年总第30期)静兰一边洗着衣服,一边思索要不要去接从远方回来的家海,也在此时,她的脑海里不停地闪烁着以前她与家海、家牛的点点滴滴。最后,远处小站的红灯灭了,绿灯闪烁着,静兰端着木盆走向了小站。小说首尾均聚焦于静兰洗衣服这一个画面,家海和家牛及众多人物和事件则都出现在静兰的回忆中出现,采用倒叙的手法进行改编非常合适。而小说“红灯”“绿灯”意象的设置,也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
作品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