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投稿
wzbj_kefu01@163.com
微信联系
QQ联系
QQ:168627116
【剧本出售】
(网络电影剧本) 《学校那座山》 大纲与样章
时间:2025-02-05     发布:乔夫     阅读:337
《网络电影剧本:学校那座山》
大  纲
一.故事梗概
1.简短梗概
青山大学毕业后,到山区农村郭家店小学任教。为了代替父亲报答乡亲,青山校长努力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突出成绩。他又被县政府任命为驻村第一书记,招商引资,兴办金矿,开拓出一条“农村教育与乡村振兴共同发展”的道路。青山积劳成疾,安葬于学校那座山。
2.详细梗概
全剧分三幕。
第一幕  教改伊始
青山大学毕业后,听从父命,到山区农村郭家店小学任教。
“足球惊险”。学校缺少体育锻炼的场地和器材,学生自制“足球”,在土路上把球掉进了井里。温凤鸣下井捞球,溺水后住进医院。赵玉峰与郭玉石害怕追究罪责,躲避起来,昏迷在荆梢丛里。险些酿成三名学生丧命的悲剧。赵玉峰与郭玉石的去留问题,引起教师激烈争论。青山校长主张“教育措施要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铁匠铺“叮当”的打铁声,象征了教育的过程,同时为后续故事垫定伏笔。青山带领师生并取得学生家长的帮助,修建成了足球场,为学生体育锻炼创造了条件。
“戏闹课堂”。赵玉峰与郭玉石再次闹事,演唱皮影戏“刘洪飞车搞机枪”,吵闹课堂。青山指出:既然学生有精力,我们何必一个学期,只是讲一册语文呢?青山画了《如此教育》的漫画,贴在校长室,昭示批判应试教育的思想。从此,从语文课开始,进行教学改革。创立新的教学模式,拓展学习范围,解放学生思想,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创造力。为学生确立新的发展目标:“走出大山与走回大山相并举”。教学改革引起风波,两名学生转走,教师张晓亮转去城市。
“山洪灾情”。发生特大山洪,青山与宋振富冒险抢救图书,山洪冲垮了一座教室。青山痛苦万分。学生晾晒被淋湿书籍的过程,初见学生读书乐趣和阅历丰富。乡亲们借房帮助学校复课。县政府拨给救灾款,村委会决定,重建两座教室。教育局发文全县通报批评青山,总校领导质疑改革。
第二幕  面面对抗
“撤校风波”。龙山乡总校以“盲目进行教学改革,山洪损毁校舍”为由,决定免去青山的校长职务,撤销郭家店小学的建制。青山在山坡上徘徊,总校长宣布“免职”、“撤校”的情景犹在眼前,父亲青云长“不辜负红色热土”衷告响在耳际,新建的两座教室历历在目。痛苦的思虑折磨着他。三台子张主任要拉走桌椅,与青山、冯书记发生冲突。学生的依恋与旧日的厨具,都让青山难以割舍。离开学校,在公共汽车上听到传闻,青山异常痛苦。终于毅然返回,准备申诉。“广源矿业”要收购校园,青山抵制了他们的行为。     
青山全力申诉,保住了学校。
“对症下药”。已经辍学的郭玉玲,与继母闹矛盾不可开交,青山教她“学会做好人”。学生郭玉芳适应了城市学校的生活,坚定了青山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心。学生王文泽得了“自闭症”,又转回本班,青山将他留在自己身边,给他讲述“梦远的故事”,“引导他以乐观态度对待生活”,治愈了他的病症。(编剧借着故事,暗里交代了青山童年和青年经历)。冬季毕业班住校,“培养学生自立能力”。青山请求妻子高文姝帮助,劝导学生佟晓宇,“放大人生格局”,返回学校。
“不许离婚”。董春歌不愿意留在农村,与宋振富闹离婚,来到清河市里。高文姝把自己的楼房借给董春歌居住,为她解决就业问题,要求她不许离婚。宋振富来到清河市家中,留下一封信离开。董春歌回到郭家店,没有找到宋振富。宋振富到了燕京大学校园和秦岛海湾,回忆与董春歌的恋爱经历,以及师父青山端正婚姻观念的教导。董春歌找来。
“非议获奖”。六年级学生在全县数学、语文竞赛中获得金奖,却被人诬告舞弊。教育局介入调查,“学生主讲课”展示出教学改革的突出成果,证明了学生创造力的突出发展,颠覆了人们对农村教育的以往认知。
“创业艰难”。青山确立了“学校与农村,兴衰与共”的发展策略,开始了为农村创业的行动。青山被县政府任命为驻村第一书记,历经矿山立项、招商引资重重艰难。“清河金矿”矿区开始建设,村民方立发和马洪达,以矿区污染环境为由,制造恶性事件被刑拘。
第三幕  青山永驻
“水落石出”。青山来郭家店的目的是,为父亲寻找救命恩人的踪迹,父亲交代的信息,只是“干净井水……荆梢丛……”,恩人的名字“柏兴安”。张春凤给青山讲述了她姥爷,救了生命垂危八路军战士的故事。可是,张春凤姥爷名叫“孙成栋”。青山在凤阳县档案馆里查证,是孙成栋救了青云长。青云长为恩人建墓立碑。
“未来有期”。建设“清河金矿”矿区,带动了农民致富。方立发和马洪达致富后,给村委会送电脑。
“回归青山”。青山积劳成疾。青山被县政府追认为烈士,安葬于学校那座山。
二.主题思想:
1.以“感恩情怀”对待农业、农村和农民,努力实施党中央“振兴乡村,实现民族复兴”的发展战略。
2.树立“农村与教育兴衰与共”的思想观念,努力实施“素质教育”,转变农村教育的落后局面,办好学校,为农业发展助力。
三.人物简介:
青  山:男,40岁。郭家店小学校长,后代理驻村第一书记。侠骨柔肠,奉献担当,远见卓识,持重刚毅。
郭顺义:男,38岁。郭家店村民组组长,村委会主任,郭玉石父亲。忠实仗义。
宋振富:男,26岁。郭家店小学副校长,六年级班主任。平和稳重。
冯书记:男,50岁。郭家店村委会书记。刚正不阿。
高文姝:女,38岁。清河一高中教师,青山妻子。识大体,热心肠。
尚文英:女,40岁。凤阳县教育局局长。端正干练。
董春歌:女,26岁。郭家店小学教师,宋振富妻子。不安心待在农村。
总校长:男,50岁。龙山乡总校长。倔强偏执。
张晓亮:男,26岁。郭家店小学教师,五年级班主任。固执急躁。
赵洪富:男,45岁。郭家店村村民,赵玉峰父亲。幽默。
温木匠:男,45岁。郭家店村村民,温凤鸣父亲。自负。
张春凤:女,26岁。郭家店村村民,铁匠。善解人意。
张秋兰:女,35岁。郭家店村村民,郭玉玲继母。快人快语,暴躁。
晓宇妈:50岁,郭家店村村民。自私矫情。
方立发:男,30岁,郭家店村村民。自私莽撞。
马洪达:男,30岁,郭家店村村民。自私莽撞。

以下小学生,15岁。
赵玉峰:男。聪明,好动,滑稽。
郭玉石:男。诚实贪玩。
吴广珍:女。伶俐大方。
郭玉玲:女。泼辣,口不饶人。
佟晓宇:女。正直倔强。
王文泽:男。缺少自立能力。
郭玉芳:女。独立自主。
周凤艳:女。学习好。
温凤鸣:男。体质好。
四.艺术设计:
1.叙述方法
小学教育过程,针对的是众多而又别具个性对象,事件是繁琐的。剧本以青山校长“建设郭家店实验小学”的故事为主线,组织了11个情节段,从不同方面相对集中地叙述青山实施教学改革的方法和过程,从而表现青山的奉献担当精神。
穿插叙述“青山童年和青年的经历”,以及“青云长遇救”的往事。从而揭示青山心怀感恩的情感基础。
2.“学校那座山”的象征意义
(1)新时代的“奉献担当”精神。
(2)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
(3)“振兴乡村,实现民族复兴”的发展战略。
青山校长是剧本的主人公,是“学校那座山”的化身,是思想的载体。
3.修改意见
为了节省拍摄资金投入,根据导演意见,在不改变象征义前提下,可以对校园和周围景象进行改编。有些景象,如火车运行外景,能够通过电脑制作。
五.剧本卖点:
农村教育如何?这是最值得政府和民众关注的大事情。就办学方向而论,农村有资源,而缺人才,缺技术,但是,学校没有“鼓励学生建设新农村”的教育目标。就办学现状而论,学校只在于维持现状,无意于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与城市相比落后许多。学生不断减少,教师缺少对于农民的感恩情怀。这样的教育必将长期影响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农村教育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调整办学方向和改变落后现状,势在必行。
本剧旨在倡导“乡村振兴,教育先行”、“农业与教育共兴衰”的思想观念,呼吁改变农村教育的落后现状;农村办学,要适应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需要,努力开拓一条教育与农村共同发展的道路。
。



网络电影剧本
《学校那座山》
样  章

序
1  郭家店  夏日  外景
山区鸟瞰图景:
群山重叠,峰峦之间流动着白色的雾霭。
太阳像一个黄色的圆盘,从东山升起。
几个鹰的飞影,飘动在天地之间。
女  生:(画外音)(婉转深情)(独唱)(注:也可以用童声齐唱)
(主题曲:歌唱青山校长)
(第一段)
青山校长吆……
为什么顶天立地站得高?梦想吹亮了超越的号角。
多亏你披云纵目,给迷蒙者点醒了目标。
小花开了,站在墙角微微笑,耳边响起你真诚劝告。
孤芳自赏天地变小,快把梦想装进书包。
星斗困了,蒙在雾里说懊恼,耳边响起你殷切教导。
苍穹浩瀚群星闪耀,擦亮眼睛不会寂寥。
啊……啊……
(第二段在65场)

推出剧目:学校那座山
退出剧目后,展示人物表。

2  郭家店  夏日清晨  外景
村庄坐落在山脚下,一条东西向的土路,从村庄里穿过。
青山默默地从村东走来,一路观察。
土路南北两侧房院接连,瓦房、草房各异。几家的烟囱上升起了炊烟。
青山驻立在一口古井旁边,注视着。
古井在土路南侧,一家房院的外面。井口由四块石条砌成,立起的两块石条架着一个粗大的辘轳,辘轳上盘着井绳。一块石条上刻着“龍泉”。

画外音响起:
远处,枪声稀落。狗叫声断续。
男  人:(谨慎、轻声)干净井水……荆梢丛……

青山转过身,端详村庄背后的山坡。
从山脚到山腰是荆梢丛,其间有零星的山杏树。
山腰以上是几片松林,松树虬枝曲折。
山坡上有几条蜿蜒的窄路,穿过荆梢丛走进了松林。

第一幕  教改伊始
(情节一  足球惊险)
3  郭家店小学  日  外景
屏幕显示:
一九八五年春季
郭家店小学

校园由北到南,排列着三座平房,各是六间。
北端的办公室居高临下,临近窗下的石台阶上,立着一个木架,架子上挂着一口铁铸钟。
数级石台阶之下,是一片空场。
空场下面一座教室,把校园分成了上院、下院。
小学生背着书包,纷纷到挍,快速走进各个教室。

4  校园   早晨  外景
阳光铺满了校园,一阵洪亮的钟声响起,从六个教室里飞出了朗朗的读书声,稚气的童声在阳光里飞翔。

5  校园下院至土路上  晨读之后  外景
校园里响起了钟声。
郭玉石抱着一个自制的“足球”,后跟十个男生,冲出了五年级教室,在土路上争抢着,足球踢到了村庄里。赵玉峰与温凤鸣各不相让,温凤鸣猛起一脚,在一片惊呼声中,足球快速地滚落到古井里。

6  古井上下  时间接前场
井上:同学们奔到古井旁,赵玉峰从兜里掏出一个小圆镜,把阳光反照到井里。
井下:水面上漂浮着一个朦胧的球影。
井上:
温凤鸣:我下井。
赵玉峰:干井筒就有两丈深,行吗?
郭玉石拉住了温凤鸣。
温凤鸣:我下过井。
赵玉峰看了一眼温凤鸣。
温凤鸣高挑的个头,大长腿。
赵玉峰转转眼珠,迅速拽下几圈井绳,缠到温凤鸣的腰上。
赵玉峰:踩住石窝,有事儿就拉住井绳。
郭玉石:(气愤地喊)我不要啦……行吧?
井下:温凤鸣一步一步地向下走。
井上:一个女生找来一面方镜,把大片阳光反照到井里。
井下:井里亮了,石砌的井壁清晰可见,温凤鸣一步一步地向下走。
井上:赵玉峰趴在井口上,打着手势指挥。
赵玉峰:放……慢点儿……放……
两个男生缓缓地倒转着辘轳。
井下:温凤鸣渐渐接近水面,足球的大部分已经浸到了水里。他腾出一只手去捞。
井上:井里传出“扑通”一声。
赵玉峰:不好,绕……绕……
辘轳发出“吱吱”的响声
同学们:(大喊)有人掉井了……快来人啊……
郭顺义跑到井口,握住了辘轳把。
郭顺义:(大喊)井绳要断了!放点……
井绳缓缓下放。
井下:温凤鸣模糊的身影浮在水上,郭顺义迅速下到水面,拉起了温凤鸣的头。
井上:铁匠夫妻俩赶来,铁匠把他拎来的一条大绳,搭在辘轳上,大绳迅速下到井里。
井下:昏迷中温凤鸣由下而上。
井上:随着郭顺义的喊声,人们转动辘轳,拉动大绳。温凤鸣被提上了井口。青山校长和几位老师赶到,人们设法让温凤鸣吐出水来。

7  卫生所  日  外景
村子中间路北侧,一家房院的大门口,挂着一块白漆黑字的木牌:
郭家店卫生所

卫生所院子里外站着许多人。
一辆白色救护车开出了院子,向西开走,在土路上扬起一片黄尘。

8  郭顺义家  傍晚  内景
电灯亮着。
炕上放着饭桌,桌上放着饭盆、碗筷。
郭顺义在炕上靠墙坐着,闷闷地吸烟。
玉石妈从屋外进来,样子焦急。
玉石妈:这都几点了,咋还不回来?
郭顺义:惹了这么个大祸,学校能放过他吗?你还等他杀人放火呀?
玉石妈一甩门帘,出去。

9  村庄及周围  夜里  外景
村庄里,各家都亮着灯。
土路上人影走动,手电筒的光束四处闪动。
阵阵的狗叫声。

河岸边,手电筒的光束掠过,河里的蛙声突然停止。

几条光束在山坡上闪动。
男  人:(喊)郭玉石……玉石……
女  人:(喊)赵玉峰……你在哪儿……

10  五年级教室  夜深  内景
教室里漆黑一片,两个人在黑暗中小声对话。
郭玉石:我渴。
赵玉峰:这都后半夜了吧?上哪儿找水去?
一片寂静。
郭玉石:我饿。
赵玉峰:两天了,谁不饿?
郭玉石:(片刻)你活该,都是你惹的祸!
赵玉峰:要不是我想个办法,温凤鸣就沉到井底了,你就等着坐牢吧!
郭玉石:要不是你的鬼点子,我能让他下井吗?不就是几块牛皮吗?
赵玉峰:他那球迷,也是怕没有啥玩儿的——学校又不给买足球。
赵玉峰在黑暗里摸索了几下,然后把手伸给了郭玉石。
赵玉峰:就剩这几个小山杏了。
山坡上传来几声鸟叫。
郭玉石:咱们回家吧?
赵玉峰:你吓出毛病了吧?
郭玉石:爸妈多着急呀?还不如白天躲在近处,让人找到呢?
赵玉峰:爸妈,特别是老师,不尝透丢孩子的苦头,谁能轻饶你呀?再说,温凤鸣死活还不一定呢,他妈,那是个好惹的人物吗?

11  学校办公室  早晨  内景
青山:(焦急)今天还是每班留一个老师,其他人继续按警察指定的方向,扩大范围寻找……
两个女生跑进了办公室。
吴广珍:张老师你看,在教室里捡到的!
吴广珍把两个小青杏放到了桌上。
张晓亮猛然站起来,拿起来端详。
周凤艳:早晨到校,大家的椅垫,都不在自己的座位上。

12  山坡上  上午  外景
风吹动着荆梢丛,枝梢摇头晃脑。
山坡上散布着许多师生,寻找。
男  生:(大喊)在这儿……找到了……荆梢丛里……在这儿……
师生急忙聚拢到喊话的地方。
赵玉峰、郭玉石躺在地上,处在昏迷状态。
师生们从羊肠小道上下来。
有人搀扶着,青山校长背着郭玉石,张晓亮背着赵玉峰,走在前面。

13  南山脚下  日  外景
天空中,乌云列出些许缝隙。
河床里,翻腾着浑浊的水流,发出哗哗的响声。
河岸的远近处,都有洪水退去的痕迹,泥泞不堪。
南山沟里丘岭重叠,望不到尽头。

14  学校办公室  夜晚  内景
两盏白炽灯挂在顶棚上,投射出刺眼的光芒。
办公室共三间房,东边一间有隔壁墙隔开,门上挂着“校长室”的门牌。
青山校长坐在“校长室”门口的椅子上,静静地听着老师们议论。
张晓亮:郭玉石就是一块石头,赵玉峰是个惹事的疯子,他俩给学校找了多少麻烦,多大麻烦!
宋振富:张老师,他们毕竟还是孩子。
张晓亮:孩子?差一点儿酿成三条人命的大祸,人命关天啊!
宋振富:青校长付给了医药费,温家接受了郭家道歉。我们也有责任啊。息事宁人吧。
张晓亮:你还等他俩再搞出来一件大事吗?凤阳县教育局文件规定的“责任”,可是没有你说的这样的轻松啊。出现重大安全问题,要追究学校领导、班主任的刑事责任。谁能承担得了哇?这两个学生必须开除。
宋振富:你把学生开除了,家长要追究学校,你怎么解释?再说,乡亲们给了我们多少帮助,与他们离心离德,我们不亏心吗?
争论突然停了下来,一片寂静。
白炽灯依然投射着刺眼的光芒。
墙上的挂钟“嘀嗒、嘀嗒”地响着,表针指到9:40.
青山站起身,身形瘦弱高挑,在办公桌旁边踱了一个来回。
青  山:(语调低沉,语速缓慢)学校出现安全问题,咱们不能因为被追究责任,首先考虑如何保护自己。
墙上的挂钟“嘀嗒、嘀嗒”地响着。
青  山:教育成功,在于尊重。实施教育,需要控制,反对强制;需要解放,反对束缚。这一事件,应该引发思考:教育怎样顺应学生发展,要知道学生需要什么,从而采取恰当的教育措施。被压抑的激情总要爆发出来,非福即祸。

15  铁匠铺  日  内景
校园西边,山脚下一块开阔地,高低不平。
开阔地西面一家房院前,有一座铁匠炉。
刘晓仁拉动风箱火势渐渐旺了起来。
张春凤从废铁堆里拣出几个锈迹斑斑的铁块,投进了炉火里,翻动着。
片刻,张春凤一手用铁钳夹出一个烧红了的,放在铁砧上,另一手握小锤指点,刘晓仁轮动大锤。小锤、大锤起起落落,发出“叮、当”“叮、当”的响声,火花四溅,落到了夫妻的皮围裙之上。

16  西山脚  日  外景
校园西边山脚下的空地里。
几位男老师,带领几十个学生,平整清理场地。
青山一镐一镐的刨着。
同学们欢笑着,把砂土装进了小马车里。
郭顺义和赵洪福各赶一辆车,吆喝着把车赶动到低洼处,把土卸下来。
青山停住镐,擦一把汗,从兜里掏出两盒“大前门”,分别递给两个车夫,并举火点上。
青  山:谢谢两位兄弟啦!
郭顺义:谢啥?星期天,老师们都不休息。
青  山:要是没有你们的小马车,这么大的足球场,那得修一个月呀!
赵洪福:都是为了孩子,学生是你们的,孩子是我们的!
郭顺义:听这么说,好像人家要抢你的孩子。
赵洪福:说不准,哼,谁知道呢?
一阵欢笑声。
郭顺义:听孩子说,山区也能实现机械化,用不了多久,牛拉犁、小马车,都没用了,可能吗?
青  山:能,一定能!
欢声笑语荡漾到山坡上,清风吹动了荆梢丛。

17  足球场  日  外景
天空里游动着几片大块白云,不时地变化着形状。过午的太阳,云出云入。
简易的足球场即将完工。四周围着两尺高的木栅栏,都是埋在土里木桩上,钉着几根横木杆。两侧的球门,各是两根粗木桩上固定着一根横木,横木上挂着用麻绳系成的网罩。
温木匠指挥着几个人操作。
温木匠:加细点儿,钉头都不能露着。网罩不能勒得太紧……
温凤鸣一手拎一只暖瓶,后跟两个同学拿着碗,快步走来。
温凤鸣:爸,校长让我们送茶水来了。
同学三人放下茶具,快乐地在栅栏上跳进跳出。
温木匠端着茶碗,跟在三个孩子后面,笑眯眯地审视足球场。
温木匠:怎么样?好不好?
两男生接连说“好!”“好极了!”
温凤鸣:爸,同学们都夸你呢。
温木匠:怎么夸的?
温凤鸣:说你是“能工巧匠”。
温木匠:你欠了人家的救命之恩,老爸有这手艺,能叫你不好意思吗?咋样?扬眉吐气了吧?
太阳从云里走出来,阳光照红了父子的脸庞,落满了足球场,落满了山坡上的荆梢丛。

18  足球场  下午  外景
天空晴朗,太阳偏西,斜照着足球场。白石灰画出了清楚的界限。
老师们、同学们围在栅栏之外。
张晓亮吹响了口哨声,一场足球赛开场了。
……
联系方式:
0.27715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