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1
发布:曹洪剑
阅读:189
电影《长明灯》剧本介绍
创作基点
1、以现实主义题材为着力点,描述了计划经济、改革开放、社会变革背景下的社会底层家庭主题的发展历程,回应了当今以靠战争、科幻、历史、精英剧为主市场的挑战;
2、通过一家人的父母爱情、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小人物的故事为主线,揭示了父辈的世界观、对子女教育的正能量,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实现了主旋律叫好又叫座的价值;
3、针对六十年代出生的一代人,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现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生活路径,对当今社会的小家庭化、夫妻生养难、老人赡养累的趋势具有指导性启示;
4、刻画了父辈、中年夫妻、年轻一代的工作、生活、做人等不同的方式方法、发展及结果,对当前老中青三代人的未来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赢得三代观影人群共鸣的效应。
故事梗概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北方某城市,男主人公为解放战争解放石家庄某营文书,因战场负伤后转业到某市工商局的管理所任所长。膝下育有三儿一女,各间隔四岁。主人公敬业爱岗,为人正派,喜欢阅读古文书籍。教育孩子们专心学习,培养文艺爱好。面对长子的风湿性关节炎、次子的上山下乡、三子的部队服役、女儿的后天耳聋的打击,表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力,用责任和担当处理矛盾,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树立了榜样。后因罹患癌症,对妻子、孩子隐瞒病情,带病做好本职工作,为家庭未来尽心规划,对子女的成长提出要求,展示出了尽职尽责、深谋远虑的父亲形象。
女主人公出身农民家庭,初中毕业后招工进入供电局办公室做打字员。与男主人公相识相爱、结婚生子。虽收入微薄,却承担了妹妹上中学的生活费,父母的生活补贴,以及孩子们的吃饭穿衣、学习支出,虽紧衣缩食,但无怨无悔。退休后又承担了孙子辈的生活照料、学习督促,用朴实的教育方式实现了对子女、孙辈潜移默化的熏陶。晚年后,继续发挥余热,对儿孙之间出现的问题进言献策,临终阶段毅然选择安眠方式结束生命,体现了新时代父辈人的责任担当。
四个孩子各有千秋。长子在化工厂上班,学习优异,但婚姻选择遇到了问题,在家长的开导下放弃了任性,通过自主创业走出了下岗后的迷茫,用勤劳的双手改变了命运。次子喜欢绘画,下乡后不忘初心,靠坚守进入到县文化馆,回城后进入电影院任美工。用任劳任怨、爱岗敬业的品性,为孩子树立了榜样,培养出了第三代中的佼佼者。三子酷爱文科,喜欢阅读名著。在部队服役期间热爱写作,成为团级宣传报道干事,荣立三等功等成绩。转业后自觉学习电力专业知识,最终成为了管理用户的高级工程师。母亲养老期间,用心观察呵护,科学照料,为母亲的晚年长寿生活做出了成绩。女儿自幼身体虚弱,但在父母、兄长的照料下,学会了战胜困难、挑战发展、传递亲情、爱家爱人的美德。远嫁外地后仍然心系家人,用不懈的努力改善生活,用虚寒问暖架起亲情的桥梁,做到了全家人的“小棉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