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投稿
wzbj_kefu01@163.com
微信联系
QQ联系
QQ:168627116
【戏剧知识】
冲突为王——故事策略:电影剧本必备的23个故事段落
分享
微信扫码打开
点击右上角的···
分享到朋友圈或好友
作者:万众编剧     时间:2025-08-05 17:35:25     阅读:13

所有的电影故事结构都会在推动主人公追求一个重要目标的前行路上设置令人畏缩的冲突。没有冲突,不成故事。

从世界摔跤联盟也可窥一斑:越是大级别、重大和激烈的比赛越是精彩。

我把构筑冲突必需的与主人公针锋相对的角色称作对手/反派(Adversary)。这个概念涵盖了从以合情合理的需求阻止主人公的正派人物[如《雨人》(Rain Man,1988)中的布鲁纳医生],到仅仅是享受杀戮快感的变态凶手[如《老无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2007)中疯狂的杀手安东尼·齐格/Anton Chigurh]。

电影冲突是指两人追求互为排斥的目标狭路相逢时,产生的彼此身体和情感上的猛烈碰撞。

冲突可以是主人公和反派追逐同一个目标,但只能一个人笑到最后,比如《国家宝藏》(National Treasure,2004),或是各有所求但水火不容,如《盗火线》(Heat,1995)。

模棱两可的解决是行不通的。主人公和反派之间必须分出胜负。

冲突的两个层次(Conflict On Two Levels)

在上乘的剧作中,冲突同时蕴含两个戏剧层次。

第一层冲突来自外部世界,自然世界的风云变幻和人为行动。

在《钢铁侠》(Iron Man,2009)中,天才工程师托尼·斯塔克(小罗伯特·唐尼/Robert Downey,Jr.饰)必须阻止反派奥巴代亚·史丹(杰夫·布里奇斯/Jeff Bridges饰)把斯塔克(Stark)公司的先进武器出售给恐怖分子。这是行动冲突。

第二层冲突是情感、内心和个人的冲动。

这是当主人公挣扎着克服某些心理障碍时产生的内心纠葛,无论如何得过了这道坎,这决定着他能否最终实现行动目标。

这第二个层次的情感冲突同时也夹杂着行动冲突,所以这两种冲突是并行交织在一起共同形成一个强大的剧本。

在《偷天情缘》中,自负的气象预报员菲尔·康纳斯(比尔·莫瑞/Bill Murray饰)在试图勾引自己爱慕的女孩丽塔(安迪·麦克道威尔/Andie MacDowell饰)上床之后,他发现自己循环往复地定格在土拨鼠节这一天。丽塔也日复一日地拒绝他。更确切地说是直到菲尔摆脱自恋,学会成长和真诚地对待他人的那一天。最后菲尔心存真爱,重获新生,他还赢得了丽塔的芳心并最终解开了土拨鼠日的魔咒。

外显的行动冲突:勾引他的对手(爱恋对象),丽塔拒绝了他所有的求爱。

内隐的情感冲突:努力克服自恋和学会无私地去爱。

在《黑客帝国》(The Matrix,1999)中,电脑黑客尼奥(基努·里维斯/Keanu Reeves饰)加入了反叛者与特工史密斯和操控世界的“矩阵”对战。但是在尼奥克服自我怀疑和逐渐接受自己作为带领幸存人类取得胜利的救世主的使命之前,他根本无望战胜特工史密斯。

外显的行动冲突:在特工史密斯和他的手下杀死反叛者和奴役幸存的人类之前击败他们。

内隐的情感冲突:尼奥必须克服自我怀疑和接受自己是能拯救人类于危难的救世主。

第一层次的行动、外部冲突是所有电影故事必不可少的。不可或缺。

第二层次的内心情感挣扎是非强制的,但极力推荐。我们会在第七章更充分地探讨内隐的人物成长弧。

这两个层次的冲突都需要不仅一次,而是要一系列的碰撞。那些重复冲撞的本质必须随着故事的发展和冲突的加剧而扩展。

以下是构筑电影有效冲突必需的7个基本要素。

1.冲突必须激烈

任何一部电影蕴含的冲突的力量一直是其获得商业成功或遭遇票房滑铁卢的主要因素。激烈的冲突迸发自故事内部的3个来源:

a.强大的对手他应看似不可战胜;

b.主人公无比渴望实现自己的目标他对获得胜利的渴望超越世间其他的一切;

c.危机重重——赌注完全是字面上或隐喻的生死危机。

在《双面特工》(Breach,2007)中,联邦调查局新人埃里克·奥尼尔(瑞恩·菲利普/Ryan Phillippe饰)被指派成为资深特工罗伯特·汉森(克里斯·库柏/Chris Cooper饰)的办案助理。联邦调查局已经掌握汉森是潜伏多年的前苏联间谍,年轻的主人公奥尼尔必须收集自己新上司更多的证据。他复制电脑记录、录下与汉森的谈话,并拖延自己的对手汉森进入办公室,以便其他特工搜查资料。

间谍上司计划不久退休,所以他最后一次冒险将政府的秘密信息泄露给前苏联。汉森当场被其他联邦调查局特工抓住,影片结束。

克里斯·库柏精湛演技诠释的前苏联潜伏间谍汉森一角或许令观众仍没有完全遗忘《双面特工》。

但是这个故事存在一些根本性的缺陷。因为主人公和反派之间的冲突始终不够激烈,以至于难以成为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电影。

当奥尼尔被指派为对手汉森的助手时,此刻电影正式开始——汉森已经不可能再对任何人造成危胁。大批联邦调查局特工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汉森的间谍身份已被识破,他不再是对美国构成切实威胁的危险分子,并且不久就要退休。联邦调查局只希望奥尼尔搜寻一些锦上添花的证据。

虽然故事中的人物会彼此咆哮和心生不安,但真正威胁却不存在。

电影《双面特工》改编自真实事件,和其他许多此类电影一样,其情节都受到现实的限制。因此没有足够的空间构建一个以主人公为中心的必要冲突。

受限于真实事件,年轻的奥尼尔并没有真正担负起推动电影至高潮的责任。他甚至没有出现在汉森被联邦调查局特工逮捕的最后摊牌时刻。他所提供的大多数证据也是多余的。

自此故事的核心冲突已平息,这让观众觉得主人公不是那么重要或游离在故事边缘。

另外,新人奥尼尔面临的风险也极低。他入职联邦调查局仅8周时间,当他被告知自己的第一个案子已结案(因为他没有出现在高潮的逮捕行动,所以被告知)时,奥尼尔意识到自己根本没有成为一名真正的联邦调查局特工,一怒之下离职了。

主人公是多么可有可无。这部电影的问题在于:

a.弱小的反派;

b.边缘的主人公;

c.风险相对较低。

此片的冲突不够激烈,无法构筑一部扣人心弦的佳作。《双面特工》的票房也较为惨淡。

如果你最初构思的新剧本没有包含两个人物间的激烈冲突的话,那么就该再三打磨下这一构想,直到冲突形成。

2.冲突必须可见

强烈的、外部的行动冲突可以确保情节积极和具有吸引力,同时这还可以使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挣扎通过观众可见的他的行为和行动公开化。

在《绿宝石》(Romancing the Stone,1984)中,主人公是一名孤寂的言情女作家琼·瓦尔德(凯瑟琳·特纳/Kathleen Turner饰),因为她迷恋一个完美先生——仅存在于她书中的“杰西”。之后,琼为解救被绑架的妹妹,只身远赴哥伦比亚丛林,与走私珍奇异鸟的俗人杰克·科尔顿(迈克尔·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饰)并肩作战,但这个男人与她笔下的完美先生格格不入。为了活下去和找到幸福,她必须走出自己的白日梦和学会爱上一个有缺点但有血有肉的男人。琼的求生技巧不断提高、感情也逐渐成熟,并不再陶醉在原来的爱情观,最终和杰克幸福地走到一起。

《绿宝石》的外部情节的动作线让主人公内心的情感冲突得以显现。如果整部电影只是讲述琼深宅在纽约的公寓并沉迷于幻想的爱情世界的话,这无疑是一部无趣的烂片。踏入哥伦比亚丛林,营救妹妹的惊险之旅使这部电影值得一看。

外部和内心冲突都必须激烈和可见。

3.冲突必须凶险

编剧应当抛开所有与人为善的本性。至少在写作时。

编剧班里充满了高尚的灵魂,有人朴实而温情地视家庭重于一切,有人时刻遵循金科玉律,对世界充满仁慈和怜悯。不幸的是,他们所写的故事正好证明他们自身的善良。他们笔下的人物没有一个对他人凶神恶煞,也没有任何角色不择手段拼命阻止他人得到想要的东西。

要想剧本成功,你必须无所不用其极。

你的工作就是要找出可能落到主人公身上最糟糕的事情,然后用最骇人听闻的方式使其发生。绝不只是一两次的蜻蜓点水般的轻描淡写,而是以不断戏剧性强化的方式贯穿整个剧本。

当被问及他们故事中的反派是谁时,许多编剧专业的新生心中更是没谱。或是他们提到的是一些不能对主人公构成任何严重危胁的次要角色。曾也有些作者对我说:他们认为自己的故事中根本不需要反派。自求多福吧。

当被告知冲突必须增强和持续时,有时作者会设法通过虚弱的反派暴跳如雷地冲入场景和开始咆哮来弥补。但其对于剧情没有实质作用,这只是吸引眼球的大喊大叫。随后反派退至故事边缘,直到接下来某些场景中再次跳出来歇斯底里一番。然后又偃旗息鼓。

如果冲突断断续续,那将没办法奏效。

当你的剧情发展有点仓促、做作和感觉松散时,评估下剧中对手的力量和作用。重新构思故事,包括可以挑起冲突和持续释放激烈冲突能量的重要的强大对手。

4.冲突必须不断发展和升级,带给主人公更多的挑战

在故事冲突的核心中,改变的原则最为重要。

对抗必须贯穿构筑在剧本的每一页纸上。如果冲突需要主人公和反派之间仅在一个场景中“火星撞地球”,那么该场景必须被延后,以便积蓄更多力量作为故事的高潮,那么主人公很有可能长时间陷入无所作为的窘境。

是否有人指出“消极主人公”?

这是一个相当常见的问题,通过使用英雄目标序列来创建故事可以有效解决它。

我的案头堆了不少讲述类似以下剧情的本子。谦卑的女儿菲利斯的梦中情人修理工拉夫向她求婚。但菲利斯知道自己的父亲(对手)一定不会同意这桩婚事。父亲讨厌拉夫。

性格软弱的菲利斯愁容满面。她问朋友自己该怎么办。菲利斯写日记和终日以泪洗面,然后问莎拉阿姨的想法,这一折腾差不多又占了第二幕的30页。最终在第二幕尾声,女儿鼓足勇气并对抗自己的父亲,告诉他自己想嫁给拉夫。父亲几番咆哮:“除非我死了,否则休想。”直到父亲落下眼泪,流露出对女儿无尽的爱并同意他俩的婚事,激烈的高潮场景结束。父亲抱住菲利斯。第三幕,我们看到新人幸福的婚礼。

仅有一个冲突场景不足以支撑一部电影。

围绕一个场景冲突的故事构想留给第三幕的只能是空洞。一场甜蜜的婚礼称不上是一幕戏,也没有强烈戏剧冲突的空间。

父母对子女婚姻的干涉可以塑造成一个很好的故事,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1968)。但如果剧本构思没有贯穿影片的冲突滋生、蔓延和爆发,那么剧情如同嚼蜡,注定被枪毙。

5.冲突必须令观众意外

每一个故事都必须给观众提供一个带有意外反转的有力冲突。

现在,这也许是对编剧最大的一个挑战,因为观众都已经看过了成百上千的电影。但是,能从堆积如山的剧本中堆脱颖而出并摄制成片的本子所讲述的故事中总是包含某些令人惊艳的意外元素。

电影《朱诺》(Juno,2007)呈现的故事非常简单和明显,我们一开始可能对影片的原创性已不太抱有期待。但是片中的所有人物却都是复杂和引人注目的。16岁的朱诺·麦高夫(艾伦·佩姬/Ellen Page饰)很快对意外怀孕做了出人意料的反应。又有谁会想到想要收养孩子的马克·劳瑞(杰森·贝特曼/Jason Bateman饰)居然是一个比朱诺还不成熟的人?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但注入了出乎意外的反转。

提醒:以下这个重要建议本身就值回本书的标价了。在做剧本概要时,用小卡片逐个场景写下你的故事中下一个最可能发生的符合逻辑的事情。创建情节主线时各个场景的下一个符合逻辑的事件一目了然。现在将这些卡片连成直线,并粘贴到高过电脑屏幕的墙壁上。这就是你的整部电影的场景主线。

接下来,无论你怎么写,只要不按卡片的逻辑走向写就行。

编剧绝不应该满足于简单或明显的情节方案。要让你的观众大呼意外。

6.冲突必须令人信服

电影《灵数23》(The Number 23,2007)讲述一个名叫沃尔特·斯派洛(金·凯瑞/Jim Carrey饰)的动物检疫员从他的妻子阿加莎(维吉妮娅·马德森/Virginia Madsen饰)那得到一本她在二手书店偶然淘得的神秘小说的故事。沃尔特发现这本书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非比寻常地契合。他感到毛骨悚然,自己与小说中名叫芬格林(也由金·凯瑞饰演)的侦探被捆绑在一起。这本书让沃尔特病态般地痴迷于数字23,这很快使他陷入通向疯狂杀戮的黑暗之路。

最终,这个爱家的好男人害怕自己会像神秘小说中描述的那样命中注定般残杀自己的妻子而惶恐不安。沃尔特陷入绝望,他必须破解这个现实的谋杀之谜,这迫使他面对关于自己过去的恐怖真相。

我被《灵数23》深深地吸引了一段时间。不过随后的情节变得过于夸张,人物前后矛盾,我便毫无兴趣了。整件事成为了一个噱头。

复杂的情节常会与可信度产生冲突。

剧本创建的虚构世界和“现实”失去了联系。观众被迫接受主人公发现自己是个被锁在一所精神病院多年的杀人疯子,但却被释放和失忆,现在他虽然以捕狗为生,但却是一个拥有忠贞妻子和可爱孩子的好丈夫,他们看起来都不介意他是一个疯子。他的妻子在二手书店偶然发现一本主人公自己写的尚未出版的小说手稿,描述了他的前世今生,他曾是一个杀死自己女友的侦探,所以他很害怕自己也会杀死可爱的妻子,尤其是在他发现被杀女友的骨头时,但是他的妻子却活生生地站在他的面前,数字23始终被认为是这一切的谜底,但却压根不是真的。

漏洞百出。

当剧中人物的行为举止不符合真实人性,当他们的所作所为仅仅以推动一个扭曲的情节为目的时,观众会觉得被戏弄了。观众会出戏,并且批评影片。

记得我在电影院看《灵数23》的那晚,影片极力营造真实可信感,但观众却在哄堂大笑。

要确保冲突令人信服。

7.冲突必须以有意义的方式解决

比赛只有跨过终点线才能见分晓。主人公只有面对决定情节主要矛盾的最后决战,故事才会真正富含深意。主人公要么成功,要么失败。对于他来说,不成功便成仁。

即使在系列电影(《指环王》、《星球大战》和《黑客帝国》)中,其核心问题直到最后一部才会解决,但每一部仍然需要解决自己的主要矛盾。

因此需要在电影冲突中内置一个终点线。

《灵魂歌王》的结尾,歌手雷·查尔斯要么成功戒毒,要么越陷越深。《打工女郎》的结尾,泰丝·麦吉尔要么能战胜邪恶的老板和签下她的商业大单,要么彻底失败。《冰雪暴》(Fargo,1996)的结尾,警察局长玛吉·冈德森(弗朗西斯·麦克多蒙德/Frances McDormand饰)要么抓住绑匪,要么空手而归。

电影故事缺少解决会给观众在情感上留下不满足感。尤其是那些写实的传记电影,除非真实人物戏剧性地死亡或他们在生命中的某些其他时刻达成解决,否则会有很大问题。

《卓别林》(Chaplin,1992)回述了最著名的喜剧电影大师查理·卓别林(小罗伯特·唐尼/Robert Downey,Jr.饰)的一生和爱情。但是该片的票房不是很理想,我相信这是因为故事是片段式的且没有构成任何大的解决。

《卓别林》讲述查理一夜成名、暴富和掌控自己所有的电影。影片在他与众多年轻女性的风流韵事上还是做了些许戏剧化处理。电影呈现了卓别林跌宕和难以置信的成功一生,但故事和主题的答案在哪?

统摄《卓别林》全片的概念牵涉到卓别林的传记作者(安东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饰)对他的一次访谈,访谈于卓别林在瑞士的宫殿般的豪宅中进行,当时喜剧片已渐衰落。随着传记作家的发问,影片在卓别林一生的种种大事件中回溯和前进。

最后,这个问题最终出现:喜剧巨星认为他的一生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卓别林耸了耸肩说:我只是博大家一笑。

影片更深层次的主旨仍不得而知。所以《卓别林》的主题只能是:你生下来便才华横溢,然后又坐拥巨富,这太棒了。

相比之下,《勇敢的心》(Braveheart)和《甘地传》(Gandhi)等传记电影在票房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些电影的主人公在片尾为了追求伟大的人性之美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从准确的历史观点来说,他们也通过强烈的故事结局呈现出重要的主题。观众趋之若鹜。

生活片段就因为其本身不具备富有意义的结局,所以不能构筑一个有力的冲突。

 

小结:

·冲突是所有剧本的心脏和灵魂。

·冲突迸发自3个故事来源:

1.强大的对手——他应看似不可战胜;

2.主人公无比渴望实现自己的目标——他对获得胜利的渴望超越世间其他的一切;

3.危机重重——赌注完全是字面上或隐喻的生死危机。

·绝大多数的优秀电影同时蕴含两个戏剧层次的冲突:

1.主人公与对手在现实世界中针锋相对的外显碰撞;

2.主人公被迫克服一些阻碍他解决外在的行动冲突的情感问题而引发的内心纠葛。

·主人公在解决外在的行动冲突之前必须先化解内心的情感冲突。

·确保银幕上的戏剧冲突有效需要以下基本元素:

1.冲突必须激烈;

2.冲突必须可见;

 

本文选自Eric Edson《故事策略:电影剧本必备的23个故事段落》

0.29182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