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创作者以诚意回应期待,市场自会报以热烈回响
2月7日,《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以67.92亿元票房登顶全球单一市场票房榜,超越《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的北美票房纪录。这一成绩不仅刷新了中国影史票房纪录,更以无可辩驳的数据证明:电影市场从不缺乏观众与消费能力,缺的是真正能激发观众热情的优质内容。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微博
观众消费力:从票房狂飙到周边热销
《哪吒2》的成功并非偶然。其票房轨迹堪称“现象级”:上映10天突破67亿元,单日票房峰值超8亿元,甚至在工作日仍保持高位增长。更值得关注的是,三四线城市贡献了超五成的票房,许多濒临倒闭的乡镇影院因《哪吒2》重现生机。这说明,消费潜力在基层市场同样旺盛,只是长期被低质量内容压抑。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截图
此外,衍生品市场的爆发进一步佐证了观众的热情。淘宝平台《哪吒2》授权周边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盲盒、卡牌等商品屡屡售罄,众筹项目超额完成。观众不仅愿意为电影买单,更愿为优质IP的延伸价值付费,这绝非“消费力不足”的体现。
优质内容:从口碑“召回”到破圈效应
《哪吒2》的成功核心在于其“硬实力”。导演饺子团队耗时5年,经历66次剧本修改,制作1900余个特效镜头(远超前作的1800个),甚至为1分钟打戏分镜打磨半年。这种“宁缺毋滥”的创作态度,最终成就了影片在故事、人物、视效上的全面突破:既延续“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经典内核,又融入自我认同、亲情友情等当代议题,引发跨年龄层的情感共鸣。
灯塔数据显示,《哪吒2》的观众中,成年人占比突出,大量中低频观影人群(如多年未进影院的家长)被口碑“召回”。这说明,观众并非对电影失去兴趣,而是对敷衍之作用脚投票。当优质内容出现时,他们愿意重返影院,甚至带动家庭观影——购买3张以上票的比例近三成。
图片来源:灯塔专业版
“垃圾观众论”:市场选择与观众觉醒
2017年,在一次电影论坛上,记者问冯小刚如何看待中国垃圾电影越来越多的现象,冯小刚直言:因为有那么多垃圾观众,才有了那么多垃圾电影。这种言论致使“垃圾观众催生垃圾电影”的论调长期流行。但《哪吒2》的案例彻底颠覆这一逻辑,观众决不能为垃圾电影及制作人背锅。
图片来源网络
得注意的是,观众的审美阈值正在不断提高。导演饺子曾坦言:“观众预期被拔得很高,我们必须倾其所有实现效果。” 这种压力反向推动创作者提升质量,形成良性循环。若真存在“垃圾观众”,《哪吒2》便不可能在竞争激烈的春节档中连续6天票房逆跌,更不可能吸引“二刷”人群贡献可观增量。
内容为王方能激活市场潜能
《哪吒2》的爆火为中国电影市场提供了清晰的发展路径:
• 深耕文化IP,创新表达:将传统神话与现代价值观结合,既保留文化根脉,又赋予时代新意。
• 技术突破与工匠精神:拒绝粗制滥造,以极致视效和细节打磨树立行业标杆。
• 重视下沉市场与家庭观影:三四线城市票房占比超五成,说明“合家欢”属性是打破市场瓶颈的关键。
观众从未离开,只待好戏登场
《哪吒2》的全球登顶,不仅是中国电影工业的里程碑,更是对行业的一剂强心针。它证明,观众与消费能力始终在场,缺的只是能点燃热情的作品。当创作者以诚意回应期待,市场自会报以热烈回响。而那些将行业困境归咎于观众的论调,不过是逃避责任的托词。电影市场的未来,必属于那些尊重观众、敬畏内容的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