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投稿
wzbj_kefu01@163.com
微信联系
QQ联系
QQ:168627116

现实主义电视剧离不开“真实”

来源:贵阳日报     时间:2023-03-24     浏览:442

       最近,关于电视剧的“现实主义”讨论再度热了起来,不仅聚焦扫黑除恶的《狂飙》被誉为现实主义最新代表作,国内首部科幻电视剧《三体》、“迷雾剧场”新作《平原上的摩西》等也被认为“现实主义”贯穿其中,评价一部电视剧质量如何,其“现实主义”含量成为重要标准。

       无独有偶,两会期间,来自文艺界的代表委员也谈了不少“现实主义”,比如演员张凯丽谈“由感而发的温暖现实主义”,导演刘家成讲“小人物的真情实感来写这个大时代的社会变迁”,编剧赵冬苓称“现实主义是一种坚持,现实主义题材最有生命力”等。

       这充分表明,现实主义影视作品在当下已经成为创作主流与收视主流,另一方面也证实,对于“现实主义”的理解与表达,也存在着一些亟待明确的共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有关“现实题材”与“现实主义”的概念是被混淆的,比如一些标榜“现实题材”的影视作品,其实并不具备“现实主义”的深度,缺乏洞察力与时代感,也不具备警醒或振奋人心的意义,“现实主义”一定程度上被当成了一个“筐”,不少当代都市或言情剧都会扛起“现实主义”的大旗,在市场上为自己谋取话题性。

       好在来自业内人士与观众的评价,不断对“现实主义”进行了多个层面的认定,比如“由感而发的温暖现实主义”这一说法,很容易让人想起电视剧《人世间》对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描写,使观众由衷觉得当年人与人之间充满信任与守诺的温暖关系;《幸福到万家》《去有风的地方》侧重于“女性的成长与贡献”“城市与乡村的互动”这两个独特视角,以小人物的人生变迁讲述了大时代提供的机遇;《女士的品格》聚焦女性职场生活与生育话题,对人们普遍关注且引起一定焦虑的现象进行讲述与分析……这些作品所具备的当下性与贴近性,都是创作者坚持不断凸显“现实主义”表达的体现。

       除了上述电视剧,还有三部现实主义代表作,能更好地展现真正的现实题材是如何赢得观众青睐的,它们分别是2021年1月播出的《山海情》,2022年12月播出的《县委大院》,2023年1月播出的《狂飙》。《山海情》是扶贫题材剧,《县委大院》是政治题材剧,《狂飙》是扫黑反腐题材剧,这三个题材是公认最难创作的现实主义类型。但播出效果表明,无论是无痕融合了大量著名演员的《山海情》,还是对县委大院进行精准刻画的《县委大院》,以及通过对反派人物的生动描写映衬扫黑反腐之艰难的《狂飙》,都获得了观众的喜爱与信服。

       分析这些现实主义作品成功的关键词,会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真实”。恩格斯曾说过,“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义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种真实,既是来自观众最感性的评价,也是目前阶段对现实主义作品的最高评价,当一部作品失去真实基础,其“现实主义”便无从谈起;这种真实,又是创作者苦心体验生活、扎根生活、提炼生活的成果,如何把现实不走样不变形地呈现于作品,同时又做到观赏性、艺术性与思想性齐头并进,这对创作者来说是不小的考验。

       在“真实”这一最基本的创作要求下可以发现,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在进行现实主义影视作品创作时,已经基本掌握了要素,拥有了一定的自信。但在跨过了现实主义作品的真实性这一最难跨过的门槛后,这一类型作品的创作还有着其他更多的创作视野需要拓宽,期待他们能够继续进行探索创新,不断给观众提供惊喜之作。

       特约撰稿人 韩浩月


0.14026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