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投稿
wzbj_kefu01@163.com
微信联系
QQ联系
QQ:168627116

尊重历史,刻画栩栩栩如生的英雄儿童形象一一评南昌编剧刘希巴的电影剧本《儿童团在行动》

来源:南昌新闻     时间:2022-01-27     浏览:1215

      编剧刘希巴,南昌新建区人,江西省影视家协会会员,江西省影视家协会编剧及影视制作工作委员会委员。近年来,刘希巴创作的影视剧本多次在省内外获奖,其创作的影视剧本已连续两次荣获江西省文化艺术基金资助。他新近创作的电影剧本《儿童团在行动》,读后令人感慨万千振奋不已,由衷地为剧作家那熟稔的历史、精彩的故事、独特的场景设置、栩栩如生的性格化人物刻画和优美的文笔而折服。

      五月的安源,红领巾纪念馆里安祥、肃穆。校外辅导员张老师正倾情讲述1922年的安源故事——中国第一个儿童团成长的感人奋发的斗争经历。随后,电影屏幕打出1922年2月的安源。剧本由此转入回忆之中,切入实景画面。

      安源总平巷,煤矿工人、童工们灰不溜秋满脸漆黑来来往往,一辆辆装满煤炭的煤车从矿口中缓缓驶出。手持警棍的工头四处晃悠,虎视眈眈。这就是1922年的安源煤矿的真实场景,尽管是作家艺术上的虚构,但真实可信,无人质疑。

      夜幕降临,火车房内,中央特派员和李立三同志,宣布成立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产业工人党支部。在那风雨如晦的安源,黑云压城,矿工等同奴隶,挣扎在悲惨的死亡线上。儿童虎子和父亲王新生,就是其中的一家。王新生勤劳正直,虎子却初生牛犊不怕虎,这种形象的设定和描摹,为虎子即将成为第一个儿童团团长的出场营造了氛围,埋下了伏笔。

      李立三同志说:“工人两个字连起来就是天字,工人团结起来,力量就大于天。"这耳目一新铿锵有力的语言,尤如春雷震撼了矿工们封闭和荒芜的心灵,真实而科学地表现了当时共产党员的伟岸形象。广大矿工们一辈子做牛做马,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炸雷似的声音。大家心里燃烧着一盆熊熊的火焰,都希望能跟着共产党向前走,因为,这里有生存,这里有希望,这里有幸福的春天。

      安源河不知默默流淌了多少岁月,它亲眼目睹了矿工们的悲惨命运。一个矿工死在井下,路矿当局只补助16元,而当时一匹马的价格是60元。人不如牲畜的现实,血淋淋的触目惊心,这样的黑暗时代理应起来反抗它。李立三和六名共产党员办夜校,成立工人俱乐部,广泛而深刻地把火种播撒在矿工焦渴峻裂的心中。

      成立儿童团之前,李立三同志险遭路矿当局的爪牙便衣盯梢和盘问,是虎子和黑蛋、小英子们急中生智,让李化险为夷。这是虎子的第一次亮相,是虎子性格的充分展示,是英雄儿童们的演绎,显示了虎子们对党的忠诚和热爱、对敌人的藐视与仇恨!在敌人的眼中,李立三同志出入工人当中,是来历不明“扇阴风点鬼火”的人,而在虎子们心中,李代表了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这是对历史真实性的复原、尊重和解读,这是对初心的追思、怀念和写实,是一种虚构中的艺术真实性。

      矿工们的生存时时面临着残酷迫害危机四伏。矿井内,瘦骨嶙峋的老矿工惨遭熊工头的皮鞭抽打,这只是万千老年矿工们的缩影描写,以点带面,给读者极大的艺术想象空间。虎子第一个站了出来,工人们也站了出来,这是勇敢的萌芽初绽,这是以李立三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教育下的破天荒意识觉醒。李立三同志及时而深刻地指出:"只要工人们团结起来,就能够解除痛苦与压迫。"在这个时候,李立三同志第一次提出了建立儿童团的设想。他敏锐地认为,虎子们年龄幼小,不容易引起敌人的注意,可以让他们站岗放哨、散发传单和张贴标语(儿童团的主要属性、工作和范畴)。但是,成立的设想再美好,也总归是设想,并非一帆风顺。矿工们长期生活在矿井,有迷茫、麻木、懦弱的一面,王新生开始并不支持儿子虎子跟着大人们四处活动,黑蛋的父亲刘世平更胆小如鼠,小英子的父母亲重男轻女,尤其是小胖,父亲也是一名工头(后被矿长解职),更不支持儿子小胖跟着虎子。这是矛盾与对立。作家善于营构细节,铺垫性格形成的各种因素,发现矛盾,深化矛盾,让“虎子们”的形象在矛盾的事件中去登台亮相和全景式表演,让人物性格在矛盾中得到充分的展示。诸如此类,都是作家对电影文本戏剧化冲突的高度自省与智慧表达。

      少年进炭棚,老来背竹筒,病了赶你走,死了不如狗。这就是当时安源煤矿广大工人最真实的现状。尽管塑造虎子们的日常形态,有艺术的虚抅,但这是历史真实下的艺术构建,是一种艺术上虚构的真实,符合电影剧本创作上的艺术规律:大事真实,细节虚构。这也是作家对电影剧本写作成熟的艺术性深度掌控。

      在路矿工人俱乐部,站在李立三面前的虎子等七个孩子,虎虎生威,令人喜爱。朱希连同志领读誓言,成立了安源路矿工人儿童团。十二条誓言冲破层层叠叠的雾霾,穿越云层,走进阳光:一要诚实不虚假,二要出力尽忠,三要帮扶人,四要和人亲爱,五要重礼节,六要珍惜一切生命,七要服从,八要常常快活,九要省俭,十要勇往敢做,十一清整高尚,十二要重公德。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站岗、发传单和贴标语。也有纪律约束和规范,一要保守秘密,二要不许打架,三要完成大人交给的任务。小小的儿童团初具雏型,这种在矛盾的曲折波澜中走来,符合历史的真实可信度,给人们带来视觉和心理的接受感是不违和的。毋容置疑,作家是一个很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优秀艺术家。

      党在行动,工人发动起来了。工人第一次游行示威活动包围了路矿当局。第一次亮出了工人们的心声:保障工人的权利,改善工人的福利。矿井、街道上、巷子里到处活跃着儿童团们张贴标语的身影。但是,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敌人不甘心失败,开始反扑,工人俱乐部遭到熊工头等爪牙打砸,共产党员朱希连、周永泉等人也被抓进了监狱。黑云压城,恶浪翻滚,安源面临生与死的严峻考验。

      1922年9月14日凌晨两点。火车房的工人卸下机车的重要部件,火车停开了。机务处工人也拉响了汽笛。工人如潮水一样离开矿井,走上了街头。“虎子们”站在矿井口处,不准工人下矿井工作,有力地配合着大罢工的开始。

      最后画面:工人们胜利了。路矿当局接受了罢工提出的所有条件,朱希连等人也获得了自由。

      镜头拉回现实,校外辅导员张老师还在倾情讲解儿童团的故事,同学们听得如醉如痴。当张老师望着少先队员高唱《少先队员之歌》渐行渐远时,他的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

      综观这个电影剧本,作家塑造了中国第一个儿童团团长虎子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具有很深的教育意义。徐耿执导的河北保定市的《小兵张嘎》,管桦笔下《雨来没有死》中的小英雄雨来,石挥执导的《鸡毛信》讲述的龙门村的儿童团长海娃,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的少年女英雄刘胡兰等,这些小英雄的伟大形象,都在“虎子们”的身上能找到同样典型的解读。相对来讲,“虎子们”所处的环境更糟糕,一切都是那么初始阶段的朦胧、生疏和严峻。正值中国第一个儿童团成立百年之际,剧作家为大家复原和展开的这部难忘历史画卷,是极有意义的,期待着这部剧本能够早日搬上银幕。(肖长元)


0.1517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