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合作】
《选择》(教育、励志、成长题材)剧本寻求优质制片公司和投资合作
《选择》(教育、励志、成长)剧本寻求优质制片公司和投资合作!
电影文学剧本《选择》亮点和潜力
(已通过省电影局、国家电影局的审核通过)
2024年10月网络大电影备案号86号(http://www.wzbj1616.com/art_info/792)
(著作版权编号202411Z11GD005965)
作者:云梦 策划: 王靖华
故事梗概
《选择》描写了八十年代初期,一位赣北乡村的小青年魏林成长的历程。因国家战略需要,他初中毕业后被择优录取到小中师学校学习,毕业后投身于乡村小学教育事业。在乡村小学的艰苦环境中,魏林不仅面临着物质上的匮乏,还有精神上的孤独与迷茫(恋爱受挫、工作不顺)。然而,他凭借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自学考上了名牌大学“江南师范大学”,为他的人生开启了新的篇章。他不仅学业优秀,还收获了美丽的爱情。
大学毕业时面对留城工作和家乡落后的面貌,他犹豫了;曾经穷邻居文盲三娃喝农药治蛔虫差点丧命和二黑把蚊香当糕点等因缺文化的荒唐的情景不断浮现眼前。又因“献身基础教育报告会”的触动和大学教授的启发,魏林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在爱情与事业、个人与国家之间,他最终做出了艰难而坚定的选择,放弃了城市好的工作岗位,毅然回到乡村,继续投身于乡村基础教育。他的女友梁晓燕因深爱着魏林,也因热爱教育,追随魏林在乡村扎根;他们和同事们共同努力并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从事乡村初中、高中教学和管理工作。期间,在樟岭中学普九义务教育过程中,他们竭力帮扶贫困学生,上门做家长思想工作;有魏林的同学和同事因暴风雨中护送初中学生回家遇到山体塌方身受重伤或失去宝贵的生命。在大岗山区学校环境艰苦的情况下有些老师受不住艰苦纷纷下海打工或改行,他和梁晓燕等同事始终坚守岗位;魏林被任命为校长后,他带领团队靠扎实的基本功、虚心学习和坚持精神,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突出学生音体美专长的培养,利用山区学校的优势条件培养热爱劳动、动手种田种菜和植树等能力,使得学生全面发展,并培养了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还精心实施了“6+1”教学科研计划,最终师生协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成绩、超过了县城重点中学;努力把山村学校变为现代农村学校的样版。由于魏林教学和管理有方,他先后被作为高层人才被引进到全国著名的浔阳市第一中学和沿海穗城,一路奋斗,灿放异彩:他先被提拔任浔阳市第一中学校长,他民心至上关爱教师、开动脑筋、带头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将学到的外省经验和本校实际情况相结合,用红色教育鼓舞师生,持续努力,将浔阳城市第一中学打造成211、985高校优质生源基地,并被评为全国百强中学;他被作为杰出人才引进到穗城,被任命为教育局局长领头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把上海集团化办学经验与穗城本土环境相结合,因地制宜以‘均衡、优质、强师、课改、责任’为指引,开启穗城教育的集团化办学的新篇章,将穗城优质生源学校打造成优质高校优质生源基地;学习江苏晓实验学校的特色,利用郊区自然环境中特有优势打造学校,吸引了国内外学校前来参观访问和游学,将偏远郊区学校巧妙运用环境优势打造成全面发展的现代国际学校的样板。继而,魏林被破格提拔为粤省教育厅厅长即将实施更宏伟的教育教学改革计划。影片展现了魏林这一代人家国情怀的坚守与担当;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书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时代赞歌;故事中还兼顾了介绍江西的传统文化和景致展示如赣北武功传承、庐山险峰、庐山植物园、庐山含鄱口和仙人洞自然美景、九江甘棠湖、南湖、南山公园、九江革命历史博物馆、庐山烈士陵园、琵琶亭、浔阳楼、东林寺、三叠泉风光、九江武山山脉、都昌大港高塘秘境、九江市第一中学风貌及赣北传统习俗“抓周”等。同时,影片也深刻揭示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之间的紧密联系,引人深思。
影片响应了习近平主席的号召“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努力搞好基础教学的改革和实践,为国家培养高精尖科技人才贡献力量。”
故事内容也正好契合了眼下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精神: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努力搞好基础教育,以便促进国家高精尖科技人才的培养!这顺应了国家政治的大势!
基础教育题材影片《选择》受众面巨大!
我国中师生自1982-2000年入校,有近500万中师生,加上他们每个人最少2000名学生、和20个家人和亲戚。至少有11亿受众!反映的是基础教育的真实风貌,牵涉到千家万户!
这11亿受众,几乎每个人都能从影片中看到自己的亲人、老师、同学、或者亲友的影子!
只要播出,引起轰动效应!定能助推咱们国家的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具有社会价值和公益意义!潜藏着巨大商机!(对地方政府、企业、单位和个人也会有正向影响!可以冠名播出,给单位和个人带来荣誉及宣传和推广的作用!)
人物原型:当代著名教育家江苏晓庄实验学校校长杨瑞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广东省从外省引进杰出人才苏步青教育奖得者江民杰、中国教育电视台直播讲师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黄少华、詹美龙、王靖华,广州市天河区原教育局长柳恩铭博士等。故事将他们事迹细节提炼升华!
电影剧本开头
(开场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国家战略,大约从1982年开始,为了缓解农村小学师资严重匮乏的压力,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最优秀的学生就读中等师范学校、学生毕业后到城乡尤其是偏远乡村小学任教的招生政策。这一政策一直执行至1999年左右。在十七八年的时间内,全国近500万学习成绩优异的初中毕业生,拥进了中等师范学校并不算高的门槛,然后犹如一把把蒲公英的种籽,被撒在祖国或肥沃或贫瘠的土地上。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从毕业开始,就一直坚守在农村中小学,虽躬逢进城大潮之盛而矢志不渝,成了中国当代教育最牢固的基石。《选择》以生动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魏林这一代人对于家国情怀的坚守与担当。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书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时代赞歌。同时,影片也深刻揭示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之间的紧密联系,引人深思。
结尾:
(画外音)而今,中国已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许多70、80后已成为国家重点项目的科研主力,他们当然感恩于大学教授的教导,可是 你是否记得当年的小学 初中的老师?正是上世纪80—90年代有五百万最优秀的初中毕业生 在国家战略抉择的感召下,选择上了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为农村中小学教师, 在国家基础教育师资青黄不接的时候填补了一片空白,支撑起咱们国家农村基础教育的半边天。让你们接受了良好的基础教育;助力你们展翅高飞。你们是否知道,你们当年的小学和中学老师,本该也是科学家、音乐家、政府领导和教授呀!正是他们当年理智而睿智的抉择和一辈子默默的奉献才有了现在我们国家欣欣向荣的景象。让我们一起向一代中师生和所有从事基础教育的人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剧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