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投稿
wzbj_kefu01@163.com
微信联系
QQ联系
QQ:168627116
【剧本出售】
当代民族情感与青年创业电影剧本《草原情怀》 大纲和样章
时间:2024-01-22     发布:乔夫     阅读:252
电影剧本出售
题材类型:当代民族情感与青年创业  草原乡村振兴


电影剧本《草原情怀》
大纲和样章
编剧:乔夫    电话:13591886739

大  纲
一.故事梗概:
简短梗概
《草原情怀》写的是草原牧区故事:其木格一周岁时从河南省被拐带到内蒙古,在养父母悉心呵护下成长。少年时,她为给额吉治病,把自己卖给别人家;读高中时兼打工赚钱,照顾妹妹学业;额吉去世后,她休学支撑家庭奔小康,利用所学,主持村里抗击羊疫情的工作。复学后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歌手大奖赛,被生母认出;她立志扎根草原,建设草原。
详细梗概
全剧分六幕,共138场,4.7万字。
第一幕  医院遇奇缘
2000年秋,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某乡医院。巴雅尔带着妻子阿茹娜来看病,意外地发现一个周岁大的生病的小女孩儿,两人看护孩子住院五天后,抱孩子回草原,取名“其木格”。村长恩和要把其木格交给别人抚养,阿茹娜不肯。
第二幕  少年的岁月
一年夏季的一天下午,暴风雨来临,其木格、苏日娜带人赶到了牧羊地点,救了正在发病的阿茹娜,保护了羊群。正值牧草的收割季节,阿茹娜坚持劳动,病情加重,住进医院。其木格为了交上高额的手术费,暗中把自己卖给商人刘宝珍。
出院后,刘宝珍到巴雅尔家领人。恩和、乌兰带着政府给阿茹娜报销的医疗费赶来,把钱还给了刘宝珍。班主任组织召开 “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第三幕  校园里打工
2017年春季,其木格、苏日娜在读高中一年级。苏日娜极力反对其木格在校园打工。其木格没有接受学校发给的生活补助,纠正了苏日娜思想意识上的偏颇,强力遏止了苏日娜谈恋爱的倾向。
第四幕  阿茹娜去世
2017年6月,阿茹娜去世之前,讲述了其木格的身世来历。其木格答应了额吉的要求,决心考上大学。
第五幕  其木格当家
其木格休学,照顾有腿伤的阿布,放牧羊群。两次设计将苏日娜送回了学校。
其木格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建设牛羊暖棚,减羊增牛。
苏尼特右旗发生了“羊快疫”的疫情。其木格协助恩和组织牧民及早防疫抗疫,为牧民免除了一场灾难。
其木格将复学,恩和向她讲述了“草原迫切需要科技人才”的现实问题,在其木格心中埋下了建设草原的种子。
第六幕  大奖赛风波
2018年春季,其木格参加“内蒙古自治区首届歌手大奖赛”。李桂芬在电视上认出了女儿杨金歌。杨志诚、李桂芬夫妇来学校认亲,被其木格拒绝。其木格读了李桂芬十八年来的寻亲日记,了解了事实真相。
暑假期间,杨志诚、李桂芬再次来内蒙古自治区认亲。两家人陷入了艰难抉择的困境。但最终,其木格表示要扎根草原,并且放弃了考取“音乐大学”的想法,决定选择与草原有关的大学专业。
二. 创作意图:
1. 歌颂民族团结进步,宣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存意识。
主人公“其木格”生存发展的命运,联结草原与中原,关涉蒙汉两个民族。编剧这样设计的意图在于,为表现“歌颂民族团结进步,宣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存意识”的主题奠定基础。剧本塑造的是普通百姓的形象,取材于平凡世界,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色彩,编剧有意从“新时代”的大潮中捧起几朵细碎的浪花,让它来折射时代的光华,运用普通百姓的情愫,来润泽新时代的社会生活。着力捕捉、刻画的是日常生活细节,人物的或思或做、或喜或怒,都浸染着“挚爱、善良与忠诚”的脉脉温情,表现在民族之间、长幼之间、姐妹之间以及干群之间、乡邻之间的,毫无芥蒂的真挚情感,都具有温暖的亲和力,洋溢着“不悖人性”的善意,蕴涵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存理念,对于树立友善、诚信的社会主核心价值观,有积极意义。
2. 歌颂新时代精神,倡导“积极进取”与“责任担当”。
富于亲和力的村长“恩和”,努力践行着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党员干部的代表。“其木格”是在新时代里成长起来的优秀青年,集中在她身上的“进取精神”和“担当精神”是新时代精神的缩影。编剧的创作意图在于,歌颂新时代精神,鼓励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不忘初心,战胜艰难,立志创业。
3. 诠释一种教育思想……孩子,要学会做人。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其根本目标都是“教会孩子做人”,就是使教育对象成为“有德、有志、有力、有用”之才。作为孩子本人,要逐渐养成自主教育的自觉意识和习惯,努力使自己具备现代人才的素质。
三. 艺术设计:
情节发展的两条线索
①明线:伴随着社会进步,主人公“其木格”的人生历程,在不断展开。
②暗线: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在不断推进。
四. 人物简介:
其木格:女,杨志诚的亲生女儿,巴雅尔的养女。端方持重,坚定倔强,富于进取精神和担当精神。童年1—8岁,少年11—13岁,青年16—18岁。
恩  和:男,35—53岁,共产党员,蒙古族村长。富于亲和力,关心牧民,热心工作,热爱草原。
苏日娜:女,巴雅尔次女。率真急躁,泼辣外向,缺少自主意识,又有些任性。童年1—7岁,少年10—12岁,青年15—17岁。
巴雅尔:男,30—48岁,蒙古族牧民。善良,坦诚,直率,无主见。
阿茹娜:女,30—48岁,蒙古族牧民,巴雅尔妻子。意志坚强,有远虑。感情真挚,富于慈母的温情与爱心。
杨志诚:男,28—46岁,河南省洛阳市梨花豫剧团团长。深明大义。
李桂芬:女,28—46岁,河南省洛阳市梨花豫剧团团长。感情真挚。
乌  兰:女,24—42岁,蒙古族乡村医生。热情诚恳。
赵校长:女,45岁,,锡林郭勒盟高级中学校长。懂教育,关注学生发展。
阿木尔:男,45岁,蒙古族牧民。保守。
小  花:女,12—30岁,河南省洛阳市梨花豫剧团演员。亲和。
宋震铎:男,17岁,高中学生。顽皮。
李晨曦:女,17岁,高中学生。开朗。
班主任:女,25岁,小学教师。循循善诱。
必格勒:男,25岁,蒙古族牧民。滑稽。
五.剧本预期:
剧本的故事情节取材于现代社会生活,与老百姓有亲和力,为他们所喜闻乐见;主题思想适合“新时代”的文化需求,排演能够争取到政府文化部门的扶持。
电影可作为“教育学生立志、做人”的教材,可以进校园,小学生、初中学生、高中学生,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者,学生家长,
联系方式:
0.295148s